腰痛点穴,出自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奥秘旨全书》,属上肢部奇穴。别名威灵穴、精灵穴。
〖位置〗威灵穴:在手背部,当第二、三掌骨骨间隙后缘,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凹陷处。精灵穴:在手背部,第四、五掌骨骨间隙后缘,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凹陷处。左右共四穴。
〖解剖〗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指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。另一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、小指伸肌腱与第四指伸肌腱之间。分布有桡神经的浅支和尺神经的手背支。有二、四骨间背侧肌。
〖取穴方法〗患者伏掌,分别于手掌第2、3和4、5掌骨之间,约当腕背横纹和掌骨小头联线中点相平处取穴,一侧两个穴位。
〖刺灸法〗直刺0.3~0.5寸,或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.5~1.0寸,可灸。艾炷炙3~5壮,或艾条炙5~10分钟。
〖作用〗化瘀止痛,舒筋通络;化痰息风。
〖主治疾病〗急性腰扭伤、腰肌劳损、手背红肿疼痛、腕关节炎、猝死、痰壅气促、小儿急惊风、小儿慢惊风。
国际代码:EX-UE7
【类別】奇穴。
【释名】本穴功能治疗腰痛,故名腰痛点。
【位置】伏掌取穴,有二点,一处在手背第二三掌骨间中点,第二指伸肌腱橈侧凹陷处;一处在手背第四、五掌骨间中点,第四指伸肌腱尺侧凹陷处。
【解剖】在第二、四掌背侧骨间肌中;有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;布有掌背神经、指掌侧总神经、橈神经和尺神经支。
【操作】直刺0.3~0.5寸。局部酸麻向上肢传导,边捻针边活动腰部。
【功效】晕厥,痰壅,气促,气攻,耳鸣,目眩,头痛,小儿急慢惊风,手背红肿疼痛,腕关节炎,急性腰扭伤。
【配穴】
急性腰扭伤:人中、后溪、腰痛穴。
【附註】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:「威灵穴,在虎口下两旁歧有圆骨处;精灵穴,在四指、五指夹界下半寸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