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并非20世纪的产物。
早在公元前1500年,埃及人书写的草纸文(Ebers)中,就有关癌症的描写。到了大约公元前500年首次进行的人体解剖,草纸文中进一步详尽描述,尽管它多限于体表的肿块物和不能治愈的溃疡的描写。到了公元前4世纪左右,在Hippocrates领导下的希腊医生开始认识产生在乳腺、胃和子宫等处的癌症,并把癌症定名为Cancer(即英文螃蟹的意思),一种坚硬横行的动物。这与我国中医古籍描述乳癌的意思不谋而合:“以其疮形嵌凹如岩”,故把癌命名为岩,如乳岩、喉岩等,以形容癌肿块的坚硬。到了公元164年。定居于罗马的著名内科医生Galen进一步加深了对癌症的研究,并提到了理论高度加以总结,并分类为遵循自然规律的肿瘤,超出自然规律的肿瘤及违反自然规律的肿瘤。而我们今天世界上常见、常论到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,就属于违反自然规律的肿瘤一类。于是,英文中也在希腊语的Tymbos(坟墓)和拉丁语的Tumere(肿块)的基础上,把Cancer(螃蟹)名称改进、演化为如今常用的Tumor(肿瘤)名称。
最近联邦德国的考古学家对7000年前石器时代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人体骨骼残骸进行研究后发现,约有1/5的骨骼残骸上留有恶性肿瘤的痕迹。从骨骼残骸判断,他们当中有些人曾患有乳腺癌、肺癌和前列腺癌。最近在中国的哈尔滨阎家岗遗址中发现了一根野马的第三掌骨标本。确认这条野马的第三掌骨上的异常乃是骨癌所导致的,这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骨癌标本。据测,它距今约23000年。到目前为止,这匹野马乃是世界上最早的癌症患者。这说明在我国祖国,癌症并非20世纪的“专利”。
早在两千多年前,我国祖国医学宝库中,最早的一部著名医书《内经》里,就有了筋瘤,肠瘤,骨瘤等称谓。至于伏梁、石瘕、肠蕈,则是不同部位肿块的称呼。古人中、古医书里留下的言论“发无常处,而有常名”,就已经表明我们的祖先对相同性质的癌症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与总结,并把癌症总称为症瘕。
可是,癌症的肆无忌惮,癌症的白色恐怖,要数20世纪最令世人触目惊心。谁若被诊断为癌症,谁就不想抱长寿的希望。本世纪以来,世界上已有相当可观、可惊人的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科学家,都没逃出癌症的厄恶,一一被癌魔夺去生命。
翻开上下五千年的医书,记载征服癌症的医方、秘方实不多见,这或许与中国人的“秘不外传”思想有关,即使要传于世,也有个传子不传女的陋习,生怕“肥水流向外人田”,这就导致了不少民间治癌秘方、绝方的失传,或秘传于民间而不登医学大雅之堂。
当然,中国几年年的历史,也留下不少名传千古的医书,其中不乏记载治癌秘方的往事。据清朝陆以湉著于咸丰九年(1859年)的五卷集医书《冷庐医话》中记载道:在明朝时的武昌有个和尚,一天饮食艰难,食物很难咽下喉,人也就日益瘦削,病魔缠身严重。一个大夫前来为和尚诊断后,说是患噎膈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食道癌。医生终因无方而无可奈何。这个和尚临死前大发慈悲,遗嘱弟子待他死后,用刀剖开他的喉咽,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硬在喉咙里导致噎膈,以研究对策,为后人造福。弟子遵他遗嘱行事,从喉咙里挖出一条肉块,看不出什么名堂便置放于一边。不巧得很,有一天这肉块被碰落入一碗白鹅血里,很快,这肉块在鹅血里越缩越小。细心的弟子留心记下了这一现象。数年后,这弟子也被医生诊断为患有噎膈。他便依法试喝鲜鹅血,居然治愈了噎膈——食道癌!
清代的名医张聿青,也曾用过鹅血治疗自己的食道癌,同样见效。
他们医治这食道癌的方法是:取白鹅杀之,用碗盛接鹅血,不须煮烧而就生热鹅血饮下。这虽不是好吃下肚的鲜血,但非如此饮之,不得见效。
前几年笔者曾专门就防癌、治癌问题,求教于民间医师们,他们当中好些人并不把癌症视为绝症。在他们看来,不治之症,谓之不得其术也!
世界上总是一物降一物的,没有攻不破的城堡,没有治不愈的病症,只有无知无能的医师!他们真是“口出狂言”、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!可他们的经历,又明白无误地留下了治愈癌症的业迹。他们认为,患癌者主要是阴阳失调,气滞血淤,邪气存留,积聚成瘤。他们主张把中草医学与武术气功结合起来治癌,这样相互配合,方能行滞活血,扶正祛邪,调整阴阳,消肿散结……及至根治癌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