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武术中的点穴功夫,不仅可伤人致命,亦能救死扶伤,医疾治病。当然,用以点穴治病的手法,则不须苦练过硬的指功,否则易伤身加重病态。

我国传统的点穴治病手法,主要有平揉法、压放法、皮肤点打法、经络循按法、五行联用法、头部推运法、背部循压法、四肢摇曳法等基本的功法。各种手法的采用,应视病状及穴位而定。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病症的点穴疗法,以供参考。

(1)转移性癌症

它为毒瘤生在肾经穴,日久不愈,且瘤形病变而转移督脉第三椎及其它部位。初时瘤形微小,渐而增大,疼痛加重,恶心高热,饮食不进,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毒火,消瘀结、止肿痛。

应取六穴位为:天突、百会、风池、风府、肩井、大杼、风门、手三里、内关、列缺、膻中、鸠尾、气海、关元、中极、曲骨、期门、大包、足三里、阴帘、血海、三阴交穴等。点穴手法为:揉、点、推、拍、摇,交替使用,每次点穴时间为二小时左右。

(2)手术后复发乳腺癌

乳腺癌经手术后复发,乳房肿硬,疼痛难然,不思饮食,人体消瘦,到晚期还会体面溃破。关键在袪毒火、消瘀结、止肿痛。

取穴位为:天突、百会、天柱、肩井、风池、风府、大椎、陶道、青灵、曲泽、手三里、内关、璇玑、玉堂、中庭、鸠尾、上脘、中脘、阴帘、血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涌泉、中府、云门、胸分、周荣、大包、天枢穴等。

点打手法与上同。

(3)肝癌

因肝部肿硬,疼痛剧烈,不恩饮食,身体瘦削,高热口渴。点穴旨在祛毒火,消瘀结、止肿痛。

取穴位:百会、天突、风池、风府、青灵、肩并、肩髃、缺盆、手三里、内关、列缺、合谷、华盖、膻中、中庭、上脘、中腕、神阙、气海、中极、血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涌泉、中府、云门、乳中、期门、大包穴等。

点穴手法与上同。

(4)半身不遂

半身不遂多为中风(脑溢血)后遗症,也有脑血管栓塞而引起。表现出头晕目眩、口眼歪斜,手足不能活动,卧床不可翻身,大小便失禁。

取穴点疗为:取泻合谷、足兰里,以平揉、压放手法各施一、二百次,再配之以曲池、中腕、气海、风池、地仓、下关、风府、哑门等穴位,平揉、压放各一百次。

(5)失眠

人因思虑过度而伤脾,亦因血虚不能养心而头昏、腰困,起夜不能寐,精神不振。

取穴疗法:取神门穴、三阴交穴、点之能安心神;取太冲穴、合谷穴能抑肝火上升;取头部穴压、推可治头痛、头昏者。每穴采取平揉、压放手法,皆百余次。

(6)脑震荡

跌打损伤导致脑震荡、头痛、头昏,重则神志昏迷者,致使脑组织发生瘀血。

取穴疗法:合谷、列缺、风池、足三里、太冲等穴,以经络循按、头部推运、背部循压等手法治之。先从四肢穴位开始,继而向头部穴位施点。

(7)胃病

胃病,包含慢性胃炎、胃酸过多、消化性溃疡等症。

取穴疗法:以合谷穴为主,辅之以内关、隔俞、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气海、天枢、足三里等穴,以平揉、压放各百余次治之。手法宜缓慢,力量可沉重。

(8)腰腿痛

凡精气不足,肾虚腰痛,受潮湿、风寒侵袭,引起腰部、腿部疼痛,或跌打、扭伤性腰腿痛。

取穴疗法:以肾俞、委中穴为主,肾气虚弱者辅之以命门、关元、足三里穴;风湿性者辅加腰眼、环跳穴,施以平揉、压放手法,各穴点治之百余次。

(9)手臂麻痹

此多为劳动、运动使腕挠关节屈曲时间过长,或局部组织疲劳,于凉冷水洗之所致。手臂疼病之后,逐步麻木,失去活动能力。

取穴疗法:取合谷、阳溪、列缺穴为主,辅之以大陵、内关、阳池、外关等穴,用平揉、压放、点打手法各施百余次,再辅之以经络循按手法治之。

(10)小儿受惊

小儿受惊吓,两眼呆视,情绪紧张,时哭时止,尤以夜间更甚,乃至两手抽掣。

取穴疗法:以印堂、合谷、太冲、三阴穴为主,四肢抽搐补以列缺、尺泽等穴;夜间惊醒哭泣者,补以太溪、邱墟穴;神志不安者补以神门穴,用平揉、压放手法各穴治之五十至一百次。

(11)小儿麻痹症

小儿因外感风邪,致使经络气滞,血脉失养,肝、脾、肾脏受病,导致麻痹症,表现多为下肢麻痹而变为畸形。

取穴疗法:取肾俞、次髎、委中等穴;辅之以环跳、阳陵泉、丘墟穴,再取足三里、膝眼等穴;若腹部麻痹者,增取天枢、气海穴。属上肢痹者,取合谷、曲池、肩髃、肩井大杼、臑俞等穴,用平揉、压放、点打手法,各施之以五十至百余次。

(12)牙痛

治牙痛取穴法:以合谷穴为主,夜间睡时牙痛辅内庭穴;上牙痛加取颊车、耳门、丝竹空穴;下牙痛加取颊车、大迎穴;虫牙痛加取太冲穴。以平揉、压放穴法各施之百余次。

在我国中医界,堪称五招点穴绝技的手法亦是妙不可言。在未发病之前使用它们,可以起到防病祛邪作用;如已发病则可自己,最好请人代行重手法点疗,只要运用得当,一定会手到病除的。

五招手法为

第一招,点按太阳穴以治头痛。

当人遇上剧烈头痛难耐时,一时又不能找到医生、医院,则可采用点按太阳穴之法治之。人端坐于椅上,头颈神直,一只手指点按太阳穴,另一只手指辅之点击风府穴,不断用劲点之,点至头痛消除为止。

第二招,点人中穴以治疗量厥。

人患晕厥症,即突然昏倒在地,这是一种暂时性的脑缺血、脑缺氧引起的急性短暂的意识丧失。急救的方法是立即让患者平躺在通风气爽之处,头部位稍放低些,同时松衣宽带,然后点人中穴。点穴者常用拇指或食指,点压在人中穴位上,加强指力,上下摇动,增强刺激度。同时辅之以合谷穴,即另一只手点捏合谷穴,点至苏醒为止。

第三招,点委中穴以治疗急性腰扭伤。

急性腰扭伤症为常见症,我们在劳动、运动中常会突然被闪伤、扭伤,腰部则疼痛异常,表现为行走艰难,甚至不能行走。可点委中穴治之,点法是先将患者俯卧,下腿伸直,以手指尖端(剪平指甲)在委中穴上用力点转一圈,患者被点致大叫一声为治好,如此二,三次,腰痛即已消除,可以灵活活动矣。

第四招,点内关穴以治心绞痛。

这是一种发作性的绞痛症,呈缩窄痛或压迫感明显,位于胸骨部或左前胸,可波及至左上肢,亦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。发作时,可自己以右手拇指指甲,用劲点切左内关穴,点至疼痛消失为止,也可同时配合点击合谷穴。

第五招,点会阴穴以治疗遗精。

遗精一般分为梦遗和滑精两种:顾名思义,梦遗即是入睡时多梦,每在梦中遗精;而滑精则是无梦而精自滑出。久患此症者,精神不佳,头昏耳鸣,记忆力减退,全身倦怠疲惫,腰腿酸痛,心悸气短。点治手法为,取会阴穴,以用手中指点之,点时有麻、胀、酸、痛之感,每次点击一、二分钟,由他人点之,则取卧式,下腿分开,使会阴穴充分露出便于点之。

我们上述五招中提及的各个穴位,详细讲就是这样的:

太阳穴,位于小眼角外陷凹处。

风府穴,位于后脑中心陷凹处。

人中穴,位于鼻唇沟正中处。

合谷穴,拇指与食指的三角处。

委中穴,腘窝横纹中央处。

内关穴,手膜横纹直上二寸处。

会阴穴,在肛门与生殖器之间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