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25
秒,为您找到
136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3.痢疾(二)
154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郑耀先,枣强人,年五旬,在天津一区为私塾教员,于孟秋得下痢证。 病因 连日劳心过度,心中有热,多食瓜果,遂至病痢。 证候 腹疼后重,下痢赤白参半,一日夜七八次,其脉左部弦而有力,右部浮而濡,重按不实,病已八日,饮食减少,肢体酸软。 诊断 证脉合参,当系肝胆因劳心生热,脾胃因生冷有伤,冷热相搏,遂致成痢。当清其肝胆之热,兼顾其脾胃之虚。 处方 ...
56.薄荷解
154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薄荷味辛,气清郁香窜,性平,少用则凉,多用则热(如以鲜薄荷汁外擦皮肤少用殊觉清凉,多用即觉灼热)。其力能内透筋骨,外达肌表,宣通脏腑,贯串经络,服之能透发凉汗,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。若少用之,亦善调和内伤,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疼,或肝风内动,忽然痫痉瘈疭,头疼目疼,鼻渊鼻塞,齿疼咽喉肿疼,肢体拘挛作疼,一切风火郁热之疾,皆能治之。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,亦宜用之,散...
11. 丁香蓼
153
2024-03-25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(第二版)》
别名 水丁香。 来源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 Ludwigia prostrata Roxb.,以全草入药。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,高20-50厘米,全株光滑无毛。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,节上多根,上部直立,有棱角,多分枝,被柔毛,秋后变紫色。单叶互生;柄短;叶片披针形,长4-7.5厘米,宽1-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窄,全缘。秋季开黄色花,...
47. 用陈年水芋头柄治痢特灵
152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我小时候常患痢疾,拉肚子,求医治疗效果不佳。后经老人介绍此验方,果然立竿见影,1剂即愈,从未再发。 配方及用法 :陈年水芋头柄(即叶秆,农家常割来晒干,隔年再吃)一把,腊肉100克,加三碗水熬制一碗即可。然后加红糖,连汤带药食完,当天即愈。 注意 :水芋头柄陈一年为好。腊肉如不腐烂,二年最好。如无腊肉,只用水芋头柄亦可。 荐方单位:湖北黄陂研子梳店木兰...
檗木
152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黄檗(《别录》)根名檀桓(〔时珍曰〕檗木名义未详。《本经》言檗木及根,不言檗皮,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?俗作黄柏者,省写之谬也) 〖集解〗(《别录》曰檗木生汉中山谷及永昌。〔弘景曰〕今出邵陵者,轻薄色深为胜。出东山者,厚而色浅。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,今人不知取服。又有一种小树,状如石榴,其皮黄而苦,俗呼为子檗,亦主口疮。又一种小树,多...
石首鱼
151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开宝》) 〖释名〗石头鱼(《岭表录》)鮸养鱼(音免。《拾遗录》)江鱼(《浙志》)黄花鱼(《临海志》干者名鲞鱼,音想。亦作鱶原文为“鱼养”。〔时珍曰〕鲞能养人,人恒想之,故字从养。罗愿云:诸鱼薧干者皆为鲞,其美不及石首,故独得专称。以白者为佳,故呼白鲞。若露风则变红色,失味也) 〖集解〗《志》曰石首鱼,出水能鸣,夜视有光,头中有石如棋子。一种野鸭,头...
韭
146
2024-10-19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草钟乳(《拾遗》)起阳草《侯氏药谱》(〔颂曰〕案许慎说文:韭字象露出地上形。一种而久生,故谓之韭。一岁三四割,其根不伤,至冬壅培之,先春复生,信乎久生者也。〔藏器曰〕俗谓韭是草钟乳,言其温补也。〔时珍曰〕韭之茎名韭白,根名韭黄,花名韭菁。礼记谓韭为丰本,言其美在根也。薤之美在白,韭之美在黄,黄乃未出土者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韭丛...
高良姜
146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校正:(并入《开宝本草》红豆蔻) 〖释名〗蛮姜(《纲目》)子名红豆蔻(〔时珍曰〕陶隐居言此姜始出高良郡,故得此名。按高良,即今高州也。汉为高凉县,吴改为郡。其山高而稍凉,因以为名,则高良当作高凉也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出高良郡,二月、三月采根。形气与杜若相似,而叶如山姜。〔恭曰〕出岭南者,形大虚软,生江左者细紧,亦不甚辛,其实一也。今...
18.芍药解
144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芍药味苦微酸,性凉多液(单煮之其汁甚浓)。善滋阴养血,退热除烦,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,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。为其味酸,故能入肝以生肝血;为其味苦,故能入胆而益胆汁;为其味酸而兼苦,且又性凉,又善泻肝胆之热,以除痢疾后重(痢后重者,皆因肝胆之火下迫),疗目疾肿疼(肝开窍于目)。与当归、地黄同用,则生新血;与桃仁、红花同用,则消瘀血;与甘草同用...
赤小豆
143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校正:(自大豆分出) 〖释名〗赤豆(恭) 红豆(俗) 荅(《广雅》) 叶名藿。(〔时珍曰〕案诗云:黍稷稻粱,禾麻菽麦。此即八谷也。董仲舒注云:菽是大豆,有两种。小豆名荅,有三四种。王祯云:今之赤豆、白豆、绿豆、㗇豆,皆小豆也。此则入药用赤小者也) 〖集解〗〔颂曰〕赤小豆,今江淮间多种之。〔宗奭曰〕关西、河北、汴洛多食之。〔时珍曰〕此豆...
1..
«
8
9
10
11
»
..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