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20
秒,为您找到
255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黄精
203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一、别名 黄精在中药领域有“黄土之精”等雅称,象征其滋养特性,但更常见的别名在传统文献中较少提及,通常以“黄精”为正式名称使用。 二、入药部位 黄精的入...
84. 我用鲜地榆治菌痢效果超过痢特灵
202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陈某,男,44岁。1971年夏,患小腹阵发性胀痛,解稀便,伴有血丝胶冻样物,滞下腹胀,每日4~6次,在某医院诊为“菌痢”,给予氯霉素、土霉素、痢特灵等治疗,绵延月余不愈。即以地榆茎叶鲜品60克,分2次煎服,服后腹痛坠胀停止,便中血丝及胶冻样物消失,大便成形,遂愈。 百姓验证 :湖南衡阳市清水塘周永平,男,33岁,工人。他来信说:“邻居张要生的小孩患腹泻,...
瓜蒌皮
202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瓜蒌皮又称栝楼皮、栝楼实皮、瓜壳、栝楼壳 ,部分地区因形态或用途差异称为“药瓜皮”。需注意与“大腹皮”区...
61. 我用家传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屡试屡验
201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配方及用法 :白芍、马齿苋各30克,当归、白头翁各20克,黄连、黄芩、槟榔、木香、枳壳、甘草各10克,焦山楂40克。上药水煎,空腹温服。年老体弱者及儿童用药量酌减。下痢赤多加红糖(另冲)30克,地榆15克;下痢白多加白糖(另冲)20~30克;痢下赤白加红糖、白糖各15克;有表证选加葛根、荆芥、蒮香、薄荷各10克;有积滞,痢不爽,腐臭难闻加大黄、积实、莱菔子各...
芦根
200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芦根又称苇根、芦茅根、芦柴根等,因其为芦苇的根茎而得名。 二、入药部位 芦根的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。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芽、...
652. 我用清肠滑垢法治慢性结肠炎很有效
199
2024-05-28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本病的发生与感染、精神状况、遗传因素、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、溶血性贫血)等有关。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,以溃疡为主,病程长,反复发作。活动期黏膜呈重度慢性炎症,主要表现血性腹泻、左下腹痛、里急后重、下背部不适、上腹饱胀,恶心、呕吐、压食、体重和体力下降,可有发热、脉速、失水表现。左下腹或全腹部常有压痛,肠鸣音亢进,可触及硬管状的...
945. 我父亲用银杏叶治好了脑血栓病
198
2024-07-22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脑血栓亦称脑动脉血栓形成,是因高血压、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,致血管内膜病变使血流变慢、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至血栓形成,引起动脉管腔狭窄、闭塞,造成局部血流中断,使该动脉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。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。 本病的基本诱因是动脉粥样硬化,较少见的原因为血管壁的炎症。初期表现为:一侧肢体麻木,力弱,一过性失语或头昏,眩晕等脑供血不足症状,大...
77. 马齿苋煎服治痢4天痊愈
198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孙某,女,31岁。患痢疾20天,腹痛,里急后重,腹泻每天5~6次,服用合霉素及其他中药等未见效。改用马齿苋 250克,炙炭研末,日服3次,每次9克;再用马齿苋30克,煎成浓汤送服。服1天,即减轻,连服4天痊愈,粪便检查正常。 引自: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、《中医单药奇效真传》
67. 健脾解毒汤治霉菌性肠炎135例,治愈率100%。
197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主治 :霉菌性肠炎。 配方及用法 :炙黄芪5克,怀山药(麸炒)6克,建莲肉6克,补骨脂4克,鸡内金3克,炒麦芽6克,土茯苓10克,大叶桉叶4克,苦参4克,金银花3克,炙甘草2克。每日1剂,每剂煎2次,混合2次药液分3次服(此为3岁左右儿童剂量,1周岁左右儿童及成人酌情加减剂量)。腹胀、腹痛明显者去炙甘草,加姜制厚朴5克,制香附3克,丹参4克;大便清稀加车前...
补骨脂
196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一、别名 补骨脂的别名包括破故纸、胡韭子,其名称源于果实入药特性及形态特征。 二、入药部位 补骨脂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。传统用法以整...
1..
«
8
9
10
11
»
..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