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108 秒,为您找到 120 个相关结果.
  • 57. 用白酒烧红糖可治愈红白痢疾

    前几年我害了一块严重的红白痢疾病,一天到晚要进进出出厕所十几次,弄得人难受极了,浑身没有一点儿气力,真是日夜不安。吃了不少药,花了不少钱,用了不少“单方”,结果都无济于事,病情一天比一天厉害,人也一天比一天消瘦。 后来,听一位老农说一了个验方,即用50毫升白酒,一小撮红糖,将红糖加入酒中,点燃1~2分钟,然后吹灭,待酒冷却后喝下肚,一天3次。我抱着试试的心...
  • 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草钟乳(《拾遗》)起阳草《侯氏药谱》(〔颂曰〕案许慎说文:韭字象露出地上形。一种而久生,故谓之韭。一岁三四割,其根不伤,至冬壅培之,先春复生,信乎久生者也。〔藏器曰〕俗谓韭是草钟乳,言其温补也。〔时珍曰〕韭之茎名韭白,根名韭黄,花名韭菁。礼记谓韭为丰本,言其美在根也。薤之美在白,韭之美在黄,黄乃未出土者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韭丛...
  • 44.少阴病大承气汤证

    《伤寒论》原文: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按:此证乃伏气之热窜入肝肾二经也。盖以肾主闭藏,肝主疏泄,肾为二便之关,肝又为肾行气,兹因伏气之热,窜入肾兼窜入肝,则肝为热助疏泄之力太过,即为肾行气之力太过,致肾关失其闭藏之用,而下利清水。且因肝热而波及于胆,致胆汁因热妄行,随肝气之疏泄而下纯青色之水。于斯肾水因疏泄太过...
  • 1883. 灵灰散治扁平疣21例均痊愈且不留痕迹

    主治 :疥癣湿疮、软疣、扁平疣。 配方及用法 :威灵仙50克,生桑枝120克,生石灰50克。将威灵仙加水800毫升浸泡2小时后用文火煎至200~300毫升,桑枝烧成灰研末,然后把桑枝灰、石灰混合威灵仙煎液摇匀备用。每日擦3~4次。 按语 :威灵仙能解毒消炎,有抗痛风及抗组织胺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桑枝灰性味苦平无毒,功用祛风湿,能治...
  • 萹蓄

    108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药性与归经 二、核心功效 三、临床应用 四、用法用量 五、使用禁忌 六、注意事项 七、附图 原态 萹蓄是中药中具有利尿通淋、杀虫止痒、抗菌消炎等功效的药材,临床应用广泛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、孕妇等人群的禁忌及配伍限制。以下从药性、功效、临床应用、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介绍: 一、药性与归经 性味 :味苦,性微寒。 ...
  • 赤小豆

    (《本经》中品) 校正:(自大豆分出) 〖释名〗赤豆(恭) 红豆(俗) 荅(《广雅》) 叶名藿。(〔时珍曰〕案诗云:黍稷稻粱,禾麻菽麦。此即八谷也。董仲舒注云:菽是大豆,有两种。小豆名荅,有三四种。王祯云:今之赤豆、白豆、绿豆、㗇豆,皆小豆也。此则入药用赤小者也) 〖集解〗〔颂曰〕赤小豆,今江淮间多种之。〔宗奭曰〕关西、河北、汴洛多食之。〔时珍曰〕此豆...
  • 苦参

    103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苦参别名苦骨、川参。 二、入药部位 苦参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。 三、性味归经 性味 :味苦,性寒。 归经 :归心、...
  • 肉豆蔻

    (宋《开宝》) 〖释名〗肉果(《纲目》)迦拘勒(〔宗奭曰〕肉豆蔻对草豆蔻为名,去壳只用肉。肉油色者佳,枯白瘦虚者劣。〔时珍曰〕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,故名) 〖集解〗〔藏器曰〕肉豆蔻生胡国,胡名迦拘勒。大舶来即有,中国无之。其形圆小,皮紫紧薄,中肉辛辣。〔珣曰〕生昆仑,及大秦国。〔颂曰〕今岭南人家亦种之。春生苗,夏抽茎开花,结实似豆蔻,六月、七月采。〔时珍曰...
  • 地榆

    99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主要功效 二、临床应用 三、使用注意 四、现代研究进展 五、附图 原态 饮片 地榆是中药中一味历史悠久、功效显著的止血凉血药,其性味苦、酸、涩,微寒,归肝、大肠经,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。以下从功效、临床应用、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: 一、主要功效 凉血止血 地榆性寒入血分,能清血热、收敛止血,适用于血热妄行引...
  • 椿樗

    (《唐本草》) (校正:并入《嘉祐》椿荚) 〖释名〗香者名椿(《集韵》作櫄,《夏书》作杶,《左传》作橁)臭者名樗(音丑居切。亦作㯉)山樗名栲(音考)虎目树(《拾遗》)大眼桐(〔时珍曰〕椿樗易长而多寿考,故有椿、栲之称。《庄子》言“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”是矣。椿香而樗臭,故椿字又作櫄,其气熏也。㯉字从芼,其气臭,人呵嘑之也。樗亦椿(音之转尔。〔藏器曰〕俗呼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