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25
秒,为您找到
148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3.痢疾(二)
167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郑耀先,枣强人,年五旬,在天津一区为私塾教员,于孟秋得下痢证。 病因 连日劳心过度,心中有热,多食瓜果,遂至病痢。 证候 腹疼后重,下痢赤白参半,一日夜七八次,其脉左部弦而有力,右部浮而濡,重按不实,病已八日,饮食减少,肢体酸软。 诊断 证脉合参,当系肝胆因劳心生热,脾胃因生冷有伤,冷热相搏,遂致成痢。当清其肝胆之热,兼顾其脾胃之虚。 处方 ...
赤小豆
167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校正:(自大豆分出) 〖释名〗赤豆(恭) 红豆(俗) 荅(《广雅》) 叶名藿。(〔时珍曰〕案诗云:黍稷稻粱,禾麻菽麦。此即八谷也。董仲舒注云:菽是大豆,有两种。小豆名荅,有三四种。王祯云:今之赤豆、白豆、绿豆、㗇豆,皆小豆也。此则入药用赤小者也) 〖集解〗〔颂曰〕赤小豆,今江淮间多种之。〔宗奭曰〕关西、河北、汴洛多食之。〔时珍曰〕此豆...
11. 丁香蓼
165
2024-03-25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(第二版)》
别名 水丁香。 来源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 Ludwigia prostrata Roxb.,以全草入药。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,高20-50厘米,全株光滑无毛。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,节上多根,上部直立,有棱角,多分枝,被柔毛,秋后变紫色。单叶互生;柄短;叶片披针形,长4-7.5厘米,宽1-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窄,全缘。秋季开黄色花,...
续断
160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属折(《本经》)接骨(《别录》)龙豆(《本经》)南草(《别录》。〔时珍曰〕续断、属折、接骨,皆以功命名也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续断生常山山谷,七月、八月采,阴干。〔普曰〕出梁州,七月七日采。〔弘景曰〕按:《桐君药录》云:续断生蔓延,叶细茎如荏,大根本,黄白有汁,七月八月采根。今皆用茎叶节节断,皮黄皱,状如鸡脚者,又呼为桑上寄...
木香
159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蜜香(《别录》)青木香(弘景五木香(《图经》)南木香(《纲目》)〔时珍曰〕木香,草类也。本名蜜香,因其香气如蜜也。缘沉香中有蜜香,遂讹此为木香尔。昔人谓之青木香。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,乃呼此为南木香、广木香以别之。今人又呼一种蔷薇为木香,愈乱真矣。(《三洞珠囊》)云:五香者,即青木香也。一株五根,一茎五枝,一枝五叶,叶间五节,...
(1)外伤甚重救急方
159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〔神授普济五行妙化丹〕 治外伤甚重,其人呼息已停,或因惊吓而猝然罔觉,甚至气息已断,急用此丹一厘,点大眼角,男左女右;再用三分,以开水吞服。其不知服者,开水冲药灌之,须臾即可苏醒。并治一切暴病、霍乱、痧证、小儿痉痫、火眼、牙疳、红白痢疾等证,皆效,爰录其方于下。 火硝(八两) 皂矾(二两) 明雄黄(一两) 辰砂(三钱) 真梅片(二钱) 共为极细末,瓶贮...
21.朴硝、硝石解
156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朴硝味咸,微苦,性寒,禀天地寒水之气以结晶,水能胜火,寒能胜热,为心火炽盛有实热者之要药。疗心热生痰,精神迷乱,五心潮热,烦躁不眠。且咸能软坚,其性又善消,故能通大便燥结,化一切瘀滞。咸入血分,故又善消瘀血,治妊妇胎殇未下。外用化水点眼,或煎汤熏洗,能明目消翳,愈目疾红肿。《本经》谓炼服可以养生,所谓炼者,如法制为玄明粉,则其性尤良也。然今时之玄明粉,鲜有如...
17.当归解
154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当归味甘微辛,气香,液浓,性温,为生血活血之主药,而又能宣通气分,使气血各有所归,故名当归。其力能升(因其气厚而温)能降(因其味厚而辛),内润脏腑(因其液浓而甘),外达肌表(因其味辛而温)。能润肺金之燥,故《本经》谓其主咳逆上气;能缓肝木之急,故《金匮》当归芍药散,治妇人腹中诸疼痛;能补益脾血,使人肌肤华泽;生新兼能化瘀,故能治周身麻痹、肢体疼痛、疮疡肿疼;...
椿樗
152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(校正:并入《嘉祐》椿荚) 〖释名〗香者名椿(《集韵》作櫄,《夏书》作杶,《左传》作橁)臭者名樗(音丑居切。亦作㯉)山樗名栲(音考)虎目树(《拾遗》)大眼桐(〔时珍曰〕椿樗易长而多寿考,故有椿、栲之称。《庄子》言“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”是矣。椿香而樗臭,故椿字又作櫄,其气熏也。㯉字从芼,其气臭,人呵嘑之也。樗亦椿(音之转尔。〔藏器曰〕俗呼椿...
大蒜
150
2025-07-23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一、别名 胡蒜 、葫 、独头蒜 、独蒜 、蒜头 (崔豹《古今注》)、《别录》)。 二、入药部位 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:呈类球形,直径3-6cm,表...
1..
«
9
10
11
12
»
..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