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86
秒,为您找到
174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4.加味玉屏风散
146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作汤服。治破伤后预防中风,或已中风而瘈疭,或因伤后房事不戒以致中风。 生箭芪(一两) 白术(八钱) 当归(六钱) 桂枝尖(钱半) 防风(钱半) 黄蜡(三钱) 生白矾(一钱) 此方原为预防中风之药,故用黄芪以固皮毛,白术以实肌肉,黄蜡、白矾以护膜原。犹恐破伤时微有感冒,故又用当归、防风、桂枝以活血散风。其防风、桂枝之分量特轻者,诚以此方原为预防中风而设,故...
前胡
145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前胡别名有白花前胡、鸡脚前胡、官前胡、山独活 等。不同地区或不同品种的前胡可能存在一些地方性称呼,但白花前胡是较为常用的别名。 二、入药部位 ...
麻黄
145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麻黄的别名有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、狗骨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麻黄的入药部位是其草质茎。麻黄根与茎功效不同,麻黄根性平、味甘,具有止汗功效,用...
1502. 连服4具胎盘可治愈癫痫
144
2024-09-08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配方及用法 :取健康人胎盘用冷水浸泡2小时,然后用手搓洗干净,焙干、研末,过100目筛,装入空心胶囊备用。每次3粒,每日服2次,空腹服。 疗效 :此剂连服4具即愈。 按语 :胎盘(即紫河车)乃血肉有情之品、禀受精血孕结之余液,得母之气血居多。故具有养血益气,填精益脑,补五脏,调阴阳,反本还元之功。用治癫痫有效。服药期间避免精神刺激,忌食生冷辛辣之物。感冒...
42.黄芩解
141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黄芩味苦性凉,中空像肺,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,由脾而下通三焦,达于膀胱以利小便。色黄属土,又善入脾胃清热,由胃而下及于肠,以治肠澼下利脓血。又因其色黄而微青,青者木色,又善入肝胆清热,治少阳寒热往来(大、小柴胡汤皆用之)。为其中空兼能调气,无论何脏腑,其气郁而作热者,皆能宣通之。为其中空又善清躯壳之热,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,皆能消除之。治肺病、肝胆病、...
北沙参
140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北沙参的别名有海沙参、银条参、莱阳参。 二、入药部位 北沙参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。一般在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稍晾,置沸水中烫后,...
37. 巧法按摩治感冒均显良效
139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我在临床实践中,摸索总结出一套快速治愈感冒的方法,再介绍如下: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,全身放松。术者站于患者背后,用双手中食指逆时针旋转按揉患者鼻梁下两侧数十下;然后抹到印堂穴时,一手托住患者后脑,一手用中食指按前法按揉印堂穴数十次;接着用双手中食指从印堂穴用力沿眉毛抹至太阳穴,揉数十下;接着再用双手中食指从太阳穴经率谷穴分别用力抹至双风池穴处,一手托住患者前...
石斛
139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石斛的别名包括金钗石斛、金钗花、林兰、禁生(《本经》)、杜兰、石蓫(《别录》)、千年润(《纲目》)、黄草(《药物出产辨》)、吊兰花(《中国药植志》)...
35. 鼻浸药可治鼻塞
138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鼻塞多因伤风感冒、鼻炎等疾病所致。下面介绍一种简便有效的浸药疗法: 鼻塞严重者,先用1%的麻黄素滴入或喷入鼻腔,使肿胀的鼻甲缩小,再用7厘米左右长棉签浸上0.25%氯霉素眼药水或庆大霉素眼药水后,轻轻塞入鼻腔中,直至稍用力不能塞入为止(双鼻孔阻塞则两鼻孔皆塞入药水棉签),过2小时左右取出棉签。每天2~3次,晚上可塞着棉签过夜。 临床实践证明鼻塞患者除临...
大青叶
138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药性与归经 二、核心功效 三、临床应用 四、用法用量 五、使用禁忌 六、现代研究 七、附图 药材 大青叶是传统中药材,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斑等功效,临床应用广泛但需注意配伍禁忌与体质适用性。以下从其药性、功效、应用、禁忌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介绍: 一、药性与归经 性味 :味苦,性寒。 ...
1..
«
12
13
14
15
»
..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