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24
秒,为您找到
625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天灵盖
200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开宝》) 〖释名〗脑盖骨(《纲目》)仙人盖(《纲目》)头颅骨(《志》曰此乃死人顶骨十字解者,方家婉其名耳。〔藏器曰〕此是天生天赐,盖押一身之骨,囟门未合,即有也。〔时珍曰〕人之头圆如盖,穹窿象天,泥丸之宫,神灵所集。修炼家取坎补离,复其纯乾,圣胎圆成,乃开颅囟而出入之,故有天灵盖诸名也) 〖修治〗〔藏器曰〕凡用弥腐烂者乃佳。有一片如三指阔者,取得,...
62.常山解
199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常山性凉,味微苦,善消脾中之痰,为治疟疾要药(疟疾皆系脾中多痰,凡久疟胁下有硬块名疟母者,皆系脾胀兼有痰也)。少服则痰可徐消,若多服即可将脾中之痰吐出。为其多服即作呕吐,故诸家本草皆谓其有毒,医者用之治疟,亦因此不敢多用,遂至有效有不效。若欲用之必效,当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,用常山五六钱,煎汤一大盅,分五六次徐徐温饮下,即可不作呕吐,疟疾亦有八九可愈。 民纪...
发髲
199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) 〖释名〗[髟/怱](音总。甄立言)髲髢(音剃。亦作鬄。〔李当之曰〕发髲是童男发。〔弘景曰〕不知发髲审是何物。髲字书记所无。或作蒜字,今人呼斑发为蒜发,书家亦呼乱发为鬈,恐即髲也。童男之理,或未全明。〔恭曰〕此发髲根也,年久者用之神效。字书无髲字,即发字之误矣。既有乱发,则发髲去病。用陈久者,如船茹、败天公、蒲席,皆此例也。甄立言《本草》作[髟...
荠苨
196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校正:(并入《图经》杏参) 〖释名〗杏参(《图经》)杏叶沙参(《救荒》)菧苨(菧音底。《尔雅》)甜桔梗(《纲目》)白面根(《救荒》)苗名隐忍(〔时珍曰〕荠苨多汁,有济[艹/泥]之状,故以名之。济[艹/泥],浓露也。其根如沙参而叶而杏,故河南人呼为杏叶沙参。苏颂(《图经》)杏参,即此也。俗谓之甜桔梗。(《尔雅》)云:[艹/泥],菧苨也。郭...
莱菔
196
2024-10-19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芦萉(郭璞云:芦音罗。萉,音北。与菔同)萝卜(音罗北)雹突(尔雅注)紫花菘(同上)温菘(同上)土酥(〔保升曰〕莱菔俗名萝卜。按尔雅云:突,芦萉。孙炎注云:紫花菘也。俗呼温菘。似芜菁,大根。俗名雹突,一名芦菔是矣。〔颂曰〕紫花菘、温菘,皆南人所呼。吴人呼楚菘。广南人呼秦菘。〔时珍曰〕按孙愐广韵言:鲁人名菈[艹/遝],(音拉答)秦人名萝...
萎蕤
195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女萎(《本经》)葳蕤(《吴普》)萎䔟(音威移。委萎(《尔雅》)萎香(《纲目》)荧(《尔雅》)音行。玉竹(《别录》)地节(《别录》。〔时珍曰〕按黄公绍古今韵会云:葳蕤,草木叶垂之貌。此草根长多须,如冠缨下垂之緌而有威仪,故以名之。凡羽盖旌旗之缨緌,皆象葳蕤,是矣。张氏《瑞应图》云:王者礼备,则葳蕤生于殿前。一名萎香。则威仪之义,于此...
蜚蠊
195
2024-11-09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石姜(《唐本》)卢蜰(音肥)负盘(《唐本》)滑虫(《唐本》)茶婆虫(《纲目》)香娘子(〔弘景曰〕此有两三种,以作廉姜气者为真,南人啖之,故名。〔恭曰〕此虫辛臭,汉中人食之。名石姜,亦名卢蜰,一名负盘。南人谓之滑虫。〔时珍曰〕蜚蠊、行夜、蛗螽三种,西南夷皆食之,混呼为负盘。俗又讹盘为婆,而讳称为香娘子也) 〖集解〗《别录》曰生晋阳...
49.厥阴病白头翁汤证
195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《伤寒论》原文:热利下重者,白头翁汤主之。 〔白头翁汤方〕 白头翁(二两) 黄连 黄柏 秦皮(各三两) 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不愈,更服一升。 陈古愚曰:下重者,即《内经》所谓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之旨也。白头翁临风偏静,特立不挠,用以为君者,欲平走窍之火,必先定摇动之风也。秦皮浸水青蓝色,得厥阴风木之化,故用为臣,以黄连、黄柏为佐...
乌桕木
195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鵶臼(〔时珍曰〕乌桕,乌喜食其子,因以名之。陆龟蒙诗云:行歇每依鸦臼影,挑频时见鼠姑心。是矣。鼠姑,牡丹也。或云: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,故得此名。郑樵《通志》言乌桕即柜柳者,非矣) 〖集解〗(〔恭曰〕生山南平泽。树高数仞,叶似梨、杏。五月开细花,黄白色。子黑色。〔藏器曰〕叶可染皂。子可压油,然灯极明。〔宗奭曰〕叶如小杏叶,但微薄而...
水银
195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汞(《别录》) 澒(汞同)灵液(《纲目》) 姹女(《药性》。 〔时珍曰〕其状如水似银,故名水银。澒者,流动貌。方术家以水银和牛、羊、豕三脂杵成膏,以通草为炷,照于有金宝处,即知金银铜铁铅玉龟蛇妖怪,故谓之灵液。〔颂曰〕《广雅》:水银谓之澒。丹灶家名汞,其字亦通用尔) 〖集解〗〔别录曰〕水银生符陵平土,出于丹砂。〔弘景曰〕今水银...
1..
«
12
13
14
15
»
..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