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195 秒,为您找到 403 个相关结果.
  • 巴戟天

    218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巴戟天又称鸡肠风、黑藤钻、三蔓草、不凋草、兔儿肠等,因形态或功效不同而有多种地方称谓。 二、入药部位 巴戟天的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巴戟...
  • 天花粉

    218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天花粉的别名包括栝楼根、白药、瑞雪、天瓜粉、花粉、屎瓜根、栝蒌粉、萎粉等,因形态或功效不同而有多种地方称谓。 二、入药部位 天花粉的入药部位为...
  • 白鲜皮

    217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白鲜皮别名较多,常见的有白藓皮、八股牛、山牡丹、羊鲜草、鲜皮、北鲜皮、野花椒根皮、臭根皮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。...
  • 墨旱莲

    217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墨旱莲的别名包括旱莲草、黑墨草、野葵花、烂脚草、水旱莲、莲子草、白花蟛蜞草、白花磨琪草、墨斗草、野向日葵、墨菜、墨汁草、墨水草、乌心草等,因形态或功...
  • 22. 人参

    别名 棒锤、山参、园参。 来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. A. Mey.[P. schin-seng Nees] 的根,其叶也入药,叫参叶。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30~60厘米。主根肥厚,肉质,黄白色,圆柱形或纺锤形,下面稍有分枝;根状茎(芦头)短,直立。茎直立,圆柱形,不分枝;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,叶具...
  • 三棱

    217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三棱的别名包括芩根、芩草、京三棱、红蒲根、光三棱、黑三棱、三棱草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三棱的入药部位为其干燥块茎,来源于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、小黑...
  • 北沙参

    216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北沙参的别名有海沙参、银条参、莱阳参。 二、入药部位 北沙参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。一般在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稍晾,置沸水中烫后,...
  • 青皮

    213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一、别名 青皮别名青橘皮、青柑皮,在部分地区也被称为四花青皮或个青皮(根据加工形态区分)。 二、入药部位 青皮的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...
  • 野菊花

    212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药性与归经 二、核心功效 三、临床应用 四、用法用量 五、使用禁忌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**野菊花是中药中一味以清热解毒、疏风平肝为主要功效的常用药材,临床应用广泛但需严格遵循禁忌与配伍原则。以下从其药性、功效、临床应用、禁忌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介绍: 一、药性与归经 性味 :味苦、辛,性微寒。 归经 :归肝...
  • 忍冬藤

    211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忍冬藤又称金银花 藤、银花藤、金钗股、鹭鸶藤、老翁须、左缠藤、水杨藤、千金藤、通灵草、蜜桶藤、金银花干、二花藤 等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