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275
秒,为您找到
630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秦艽
212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秦胶 (见于《本草经集注》)、秦纠 (出自《唐本草》)、秦爪 (载于《四声本草》)、左秦艽 (张聿青医案)、大艽 、左宁根 (青海药材)、左扭 (...
蒲公英
211
2024-10-2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》草) 校正:自草部移入此。 〖释名〗耩耨草(音搆糯)金簪草(《纲目》)黄花地丁(〔时珍曰〕名义未详。孙思邈《千金》方作凫公英,苏颂《图经》作仆公罂,庚辛《玉册》作鹁鸪英。俗呼蒲公丁,又呼黄花地丁。淮人谓之白鼓钉,蜀人谓之耳瘢草,关中谓之狗乳草。按《土宿本草》云:金簪草一名地丁,花如金簪头,独脚如丁,故以名之。 〖集解〗〔保升曰〕蒲公英草生平泽...
豕
211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下品) 〖释名〗猪(《本经》)豚(同上)豭(音加)彘(音滞)豮(音坟。〔时珍曰〕按许氏《说文》云:豕字象毛足而后有尾形。《林氏小说》云:豕食不洁,故谓之豕。坎为豕,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。牡曰豨,曰牙;牝曰彘,曰豝,音巴,曰䝏,音娄。牡去势曰豮。四蹄白曰豥。猪高五尺曰[豕厄],音厄。豕之子,曰猪,曰豚,曰豰,音斛。一子曰特,二子曰师,三子曰豵原文为“...
河豚
211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开宝》) (校正:并入《食疗》鯸鮧、《拾遗》䲅鱼) 〖释名〗鯸鮧(一作鯸鲐)鰗鯸(《日华》)䲅鱼(一作鲑)嗔鱼(《拾遗》)吹肚鱼(俗)气包鱼(〔时珍曰〕豚,言其味美也。侯夷,状其形丑也。䲅,谓其体圆也。吹肚、气包,象其嗔胀也。《北山经》名[鱼市]鱼,音沛) 〖集解〗《志》曰河豚,江、淮、河海皆有之。〔藏器曰〕腹白,背有赤道如印,目能开阖。触物即嗔...
19.川芎解
211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川芎味辛,微苦,微甘,气香窜,性温。温窜相并,其力上升、下降、外达、内透无所不至。故诸家本草,多谓其能走泄真气,然无论何药,皆有益有弊,亦视用之何如耳。其特长在能引人身清轻之气上至于脑,治脑为风袭头疼,脑为浮热上冲头疼,脑部充血头疼。其温窜之力,又能通活气血,治周身拘挛,女子月闭无子。虽系走窜之品,为其味微甘且含有津液,用之佐使得宜,亦能生血。 或问:川芎...
红豆蔻
210
2025-08-02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十二、总结 十三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红豆蔻又称大良姜、山姜、红豆、良姜子、红扣,民间亦称“红蔻”。需注意...
桑
210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子名椹(〔时珍曰〕徐锴《说文解字》云:叒(音若,东方自然神木之名,其字象形。桑乃蚕所食叶之神木,故加木于叒下而别之。《典术》云:桑乃箕星之精) 〖集解〗(〔颂曰〕方书称桑之功最神,在人资用尤多。《尔雅》云:桑辨有葚者栀。又云:女桑,桋桑。檿[实为“厌木”]桑,山桑。郭璞云:辨,半也。葚与椹同。一半有椹,一半无椹,名栀。俗间呼桑之...
1.消瘰丸
210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治瘰疠。 牡蛎(煅,十两) 生黄芪(四两) 三棱(二两) 莪术(二两) 朱血竭(一两) 生明乳香(一两) 生明没药(一两) 龙胆草(二两) 玄参(三两) 浙贝母(二两) 上药十味,共为细末,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三钱,用海带五钱,洗净切丝,煎汤送下,日再服。 瘰疬之证,多在少年妇女,日久不愈,可令信水不调,甚或有因之成痨瘵者。其证系肝胆之火上升,与痰涎凝结...
8.肝气郁兼胃气不降
209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姚景仁,住天津鼓楼东,年五十二岁,业商,得肝郁胃逆证。 病因 其近族分支多门,恒不自给,每月必经心为之补助,又设有买卖数处,亦自经心照料,劳心太过,因得斯证。 证候 腹中有气,自下上冲,致胃脘满闷,胸中烦热,胁下胀疼,时常呃逆,间作呕吐。大便燥结,其脉左部沉细,右部则弦硬而长,大于左部数倍。 诊断 此乃肝气郁结,冲气上冲,更迫胃气不降也。为肝气郁...
天门冬
209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虋冬(音门)颠勒(《本经》)颠棘(《尔雅》)天棘(《纲目》)万岁藤(〔禹锡曰〕按:《尔雅》云:蔷蘼,虋冬。注云:门冬也,一名满冬。《抱朴子》云:一名颠棘,或名地门冬,或名筵门冬。在东岳名淫羊藿,在中岳名天门冬,在西岳名管松,在北岳名无不愈,在南岳名百部,在京陆山阜名颠勒,在越人名浣草。虽处处有之,其名不同,其实一也。别有百部草,其...
1..
«
17
18
19
20
»
..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