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07
秒,为您找到
168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4141.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神奇诊疗法(简称“奇疗法”)
505
2024-05-01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崭新的理论 人体可分为若干小人形 全身各部位全息穴位确定方法 第二掌骨侧穴位确定法与速诊法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诊病与治病具体实施方法 全息穴位诊断疾病时必须掌握对应法则 具体穴位对应器官 第二掌骨侧全息位诊疗法可治80余种疾病 神奇诊疗法百姓验证: 1986年6月10日,新西兰专家考克丝女士患两脚浮肿麻木1周余,请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测其双手...
618. 车前止泻汤止泻效果颇佳
438
2024-05-27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主治 :急性腹泻不止症。 配方及用法 :白术15克,车前子9克。将车前子用细纱布包好,用白术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,去渣温服,每日2次。 按语 :方中白术健脾利湿,车前子利水通小便。小便通则清浊分,大便干则泻自止。我在临床上运用此秘方治愈多人,特别是小儿腹泻,剂量适当减少,用之效果颇佳。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次患了暴泻,请遍京城名医,均不见效,元气大...
黄芩
410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黄芩的别名有山茶根、土金茶根等。这些别名多与黄芩的生长环境、形态特征或药用价值相关,在民间或一些地方本草中有不同的称谓。 二、入药部位 黄芩以...
泽泻
378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泽泻的别名包括水泻、芒芋、鹄泻、泽芝、及泻、天鹅蛋、天秃、禹孙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泽泻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的块茎。通常在冬季茎叶开始枯萎...
甘草
370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饮片 一、别名 甘草别名包括国老、蜜草、甜草根、甜根子、粉草、灵草、美草、蜜甘、灵通、乌拉尔甘草等,其中“国老”之称源于其调和诸药的特性,被誉为“诸药之主”。 二、入药...
589. 拉肚子七八天只吃艾蒿叶两次即愈
367
2024-05-27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去年夏天,我因没注意饮食卫生拉开了肚子。七八天时间,拉得我两眼发黑,国肢无力,吃了不少医治拉肚的药,均不见效。这时,别人告诉我一个偏方:将干艾蒿叶3~9克嚼碎后咽下,早晚饭前各吃1次。 我用后当天就很显功效,第二天又早晚各吞服1次,病就痊愈了。 注意 :阴虚火旺、血燥生热、有失血病者禁用。 百姓验证 :重庆大渡口区圩钢村高华,男,68岁,退休。他来信说:...
腹泻
358
2024-05-01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597. 煎服大米茶叶汤治腹泻很灵 598. 用榛子仁确实能治好大便稀溏 599. 腹泻肚痛时按足三里穴就能治愈 600. 食盐烧红冲服治愈我侄儿的上吐下泻 601. 用无花果治好了我的腹泻 602. 鸡蛋蘸白矾吃治腹泻效果好 603. 用茉莉花茶加红糖治好我爱人的腹泻 604. 我重用白术治腹泻治愈率100% 605. 野山楂止泻汤治寒湿和...
1034. 大戟煎汁顿服治肾小球肾炎很有效
336
2024-07-2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配方及用法 :取手指大小的大戟2~3枚(约10~30克,成人量),上药刮去外皮,以瓦罐煎汁,服后多出现呕吐及腹水液。间隔数天再服,剂量及间隔时间视患者体质及症状灵活掌握。个别气血虚衰患者,于水肿消退大半后,用大戟复方(大戟、锦鸡儿、丹参各15~30克)轻剂缓服,需40~50剂。 疗效 :此秘方治疗肾小球肾炎6例,4例用上方,2例服上方后再服复方,水肿均消退...
12. 每天一杯白开水,很少患感冒。
333
2024-05-02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我有一个专治感冒的单方 ,是江山市卫生局的老周传给我的。自从使用以来,一直非常有效。 1989年,我43岁,那年我隔三差五得感冒。尤其在夏天,更是频频发作,无法避免。每逢发作,便头痛发烧,鼻孔不通,闷得发慌,筋骨酸痛,坐立不安,迷迷糊糊,只想睡觉。CPC、板蓝根、速效感冒丸全吃过,葡萄糖点滴也挂了,效果就是不明显;医院跑了一趟又一趟,毛病就是好不了,有时反...
浙贝母
315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浙贝母,又称大贝、象贝、元宝贝、珠贝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浙贝母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鳞茎。 三、性味归经 性味 :苦,寒。 归经 :归肺、心经...
1..
«
1
2
3
4
»
..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