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02
秒,为您找到
411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玉竹
136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五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玉竹的别名包括萎蕤、地节子、玉参、女萎、葳蕤、铃铛菜、竹节参、山姜 等,因形态或功效得名。例如,“萎蕤”源自《神农本草经》,“葳蕤”强调其滋阴润燥之性...
2.温降汤
136
2024-03-23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治吐衄脉虚濡而迟,饮食停滞胃口,不能消化,此因凉而胃气不降也,以温补开通之药,降其胃气,则血止矣。 白术(三钱) 清半夏(三钱) 生山药(六钱) 干姜(三钱) 生赭石(轧细,六钱) 生杭芍(二钱) 川厚朴(钱半) 生姜(二钱) 一童子,年十三四,吐血数日不愈,其吐之时,多由于咳嗽。诊其脉甚迟濡,右关尤甚。疑其脾胃虚寒,不能运化饮食,询之果然。盖吐血之证,...
11.肺病咳吐脓血
136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叶凤桐,天津估衣街文竹斋经理,年三十二岁,得肺病咳吐脓血。 病因 其未病之前数月,心中时常发热,由此浸成肺病。 证候 初觉发热时,屡服凉药,热不减退,大便干燥,小便短赤,后则渐生咳嗽,继则痰中带血,继则痰血相杂,又继则脓血相杂。诊其脉左部弦长,右部洪长,皆重按颇实。 诊断 此乃伏气化热,窜入阳明之腑。医者不知病因,见其心中发热,而多用甘寒滞腻之品...
皂荚
135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皂角(《纲目》)鸡栖子(《纲目》)乌犀(《纲目》)悬刀(〔时珍曰〕荚之树皂,故名。《广志》谓之鸡栖子,《曾氏方》谓之乌犀,《外丹本草》谓之悬刀) 〖集解〗(《别录》曰皂荚生壅州山谷及鲁邹县,如猪牙者良。九月、十月采荚,阴干。〔弘景曰〕处处有之,长尺二者良。俗人见其有虫孔而未尝见虫形,皆言不可近,令人恶病,殊不尔也。其虫状如草叶上...
(3)止咳方
135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家母年五十时患咳嗽,百药不效,严冬时,卧不安枕。遇一老医,传授一方,系米壳四两,北五味三钱,杏仁去皮炒熟五钱,枯矾二钱,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白糖开水送下。吞服数日,病若失,永不复发。家母生于甲辰,现年八十有六,貌若童颜。以后用此丸疗治咳嗽全愈者,笔难悉述。 以上二、三方,皆为寻常药品,而能愈此难愈之大证,且又屡试屡效,诚佳方也。
2.咳血兼吐血证
135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堂侄女住姑,适邻村王氏,于乙酉仲春,得吐血证,时年三十岁。 病因 侄婿筱楼孝廉,在外设教,因家务自理,劳心过度,且禀赋素弱,当此春阳发动之时,遂病吐血。 证候 先则咳嗽痰中带血,继则大口吐血,其吐时觉心中有热上冲,一日夜吐两三次,剧时可吐半碗。两日之后,觉精神气力皆不能支持,遂急迎愚诊治。自言心中摇摇似将上脱,两颧发红,面上发热,其脉左部浮而动,右部...
楮
134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上品) 〖释名〗榖(音媾。亦作构)桑(〔颂曰〕陆玑《诗疏》云:构,幽州谓之榖桑,或曰楮桑。荆扬、交广谓之榖。〔时珍曰〕楮本作[木(贮-贝)],其皮可绩为纻故也。楚人呼乳为榖,其木中白汁如乳,故以名之。陆佃《埤雅》作榖米之榖,训为善者。误矣。或以楮、构为二物者,亦误矣。详下文) 〖集解〗(《别录》曰楮实生少室山,所在有之。八月、九月采实日干,四十...
393. 用秘红丹治好邻居已患5年之久的支气管扩张咯血
134
2024-05-19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支气管扩张为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,由于支气管感染、阻塞,支气管发育缺损与遗传因素所致。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支气管壁损害而形成囊状或柱状扩张,支气管黏膜有溃疡,毛细血管扩张及血管瘤。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及反复咳嗽、咯脓痰、咯血,重则患者可伴发肺纤维化、肺气肿,出现呼吸困难及杆状指(趾)。 主治 :大咯血(诸如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、肺癌等因热伤肺络所致者)。 配...
5.吐血证(一)
134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冯松庆,年三十二岁,原籍浙江,在津充北宁铁路稽查,得吐血证久不愈。 病因 处境多有拂意,继因办公劳心劳力过度,遂得此证。 证候 吐血已逾二年,治愈,屡次反复。病将发时,觉胃中气化不通,满闷发热,大便滞塞,旋即吐血,兼咳嗽多吐痰涎。其脉左部弦长,右部长而兼硬,一息五至。 诊断 此证当系肝火挟冲胃之气上冲,血亦随之上逆,又兼失血久而阴分亏也。为其肝火...
桑
134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子名椹(〔时珍曰〕徐锴《说文解字》云:叒(音若,东方自然神木之名,其字象形。桑乃蚕所食叶之神木,故加木于叒下而别之。《典术》云:桑乃箕星之精) 〖集解〗(〔颂曰〕方书称桑之功最神,在人资用尤多。《尔雅》云:桑辨有葚者栀。又云:女桑,桋桑。檿[实为“厌木”]桑,山桑。郭璞云:辨,半也。葚与椹同。一半有椹,一半无椹,名栀。俗间呼桑之...
1..
«
22
23
24
25
»
..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