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066 秒,为您找到 250 个相关结果.
  • 第二十六卷 菜部

    韭 山韭 葱 茖葱 胡葱 薤 蒜 山蒜 葫 五辛菜 芸薹 菘 芥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茼蒿 邪蒿 胡荽 胡萝卜 水斳 堇 紫堇 马蕲 蘹香 莳萝 罗勒 白花菜 蔊菜 草豉
  • 第二十五卷 谷部

    大豆豉 豆黄 豆腐 陈廪米 饭 青精干石𩠇饭 粥 麨 糕 粽 寒具 蒸饼 女曲 黄蒸 麹 神曲 红曲 蘖米 饴糖 酱 榆仁酱 芜荑酱 醋 酒 烧酒 葡萄酒 糟 米秕 舂杵头细糠
  • 8.滋阴清燥汤

    治同前证。外表已解,其人或不滑泻,或兼喘息,或兼咳嗽,频吐痰涎,确有外感实热,而脉象甚虚数者。若前证,服滋阴宣解汤后,犹有余热者,亦可继服此汤。其方即滋阴宣解汤,去连翘、蝉蜕。 一妇人,受妊五月,偶得伤寒。三、四日间,胎忽滑下。上焦燥渴,喘而且呻,痰涎壅盛,频频咳吐。延医服药,病未去而转添滑泻,昼夜十余次。医者辞不治,且谓危在旦夕。其家人惶恐,迎愚诊视。其...
  • 10.鲜小蓟根汤

    治花柳毒淋,兼血淋者。 鲜小蓟根(洗净锉细,一两) 上一味,用水煎三四沸,取清汤一大茶盅饮之,一日宜如此饮三次。若畏其性凉者,一次用六七钱亦可。 曾治一少年患此证,所便者血溺相杂,其血成丝成块,间有脂膜,疼痛甚剧,且甚腥臭。屡次医治无效,授以此方,连服五日痊愈。 小蓟之形状,于三鲜饮(在第二卷)下曾言之。然彼则用治吐血,此则用治毒淋中之血淋,皆极效验...
  • 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秔(与粳同。〔时珍曰〕粳乃谷稻之总名也。有早、中、晚三收。诸本草独以晚稻为粳者,非矣。粘者糯,不粘者为粳。糯者懦也,粳者硬也。但入解热药,以晚粳为良尔) 〖集解〗〔弘景曰〕粳米,即今人常食之米,但有白、赤、小、大异族四五种,犹同一类也。可作廪米。〔诜曰〕淮、泗之间最多。襄、洛土粳米,亦坚实而香。南方多收火稻,最补益人。诸处虽多粳...
  • 第二十七卷 菜部

   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莴苣 水苦荬 翻白草 仙人杖草 蒲公英 黄瓜菜 生瓜菜 落葵 蕺 蕨 水蕨 薇 翘摇 鹿藿 灰藋 藜 秦荻藜 醍醐菜 芋 土芋 薯蓣 零余子 甘薯 百合 山丹 草石蚕 竹筍 酸笋 菠薐 蕹菜 菾菜 东风菜 荠 菥蓂 繁缕 鸡肠草 苜蓿 苋
  • 第二十二卷 谷部

    胡麻 亚麻 大麻 小麦 大麦 穬麦 雀麦 荞麦 苦荞麦 稻 粳 籼
  • 吴茱萸

    (《本经》中品) (校正:自木部移入此) 〖释名〗(〔藏器曰〕茱萸南北总有,入药以吴地者为好,所以有吴之名也。〔时珍曰〕茱萸二字义未详。萸有俞、由二音) 〖集解〗(〔《别录》曰〕吴茱萸生上谷及冤句。九月九日采,阴干。陈久者良。〔颂曰〕今处处有之,江浙、蜀汉尤多。木高丈余,皮青绿色。叶似椿而阔厚,紫色。三月开红紫细花。七月、八月结实似椒子,嫩时微黄,至熟...
  • 原蚕

    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晚蚕(《日华》)魏蚕(《方言》)夏蚕(《广志》)热蚕(〔弘景曰〕原蚕是重养者,俗呼为魏蚕。〔宗奭曰〕原者,有原复敏速之义,此是第二番蚕也。〔时珍曰〕按郑玄注《周礼》云:原,再也。谓再养者。郭璞注《方言》云:魏,细也。秦晋人所呼。今转为二蚕是矣。《永嘉记》云:郡蚕自三月至十月有八辈。谓蚕种为蜕,再养为珍,珍子为爱) 〖集解〗〔颂曰...
  • 牡丹

    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鼠姑(《本经》)鹿韭(《本经》)百两金(《唐本》)木芍药(《纲目》)花王(〔时珍曰〕牡丹以色丹者为上,虽结子而根上生苗,故谓之牡丹。唐人谓之木芍药,以其花似芍药,而宿干似木也。群花品中,以牡丹第一,芍药第二,故世谓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。欧阳修(《花谱》)所载,凡三十余种。其名或以地,或以人,或以色,或以异,详见本书) 〖集解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