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33
秒,为您找到
728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1460. 我患自汗症用五倍子敷脐法彻底治愈
270
2024-09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自汗是指醒时汗出,动则加剧,常伴有面色少华、精神倦怠、少气懒言、食少便溏、形寒肢冷等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:自汗者宜益气固表。 盗汗是指睡着就汗出,有时汗出如浴,醒后则止,常伴有形体消瘦、面部潮热、口干舌燥、腰酸耳鸣等。盗汗者宜滋阴降火。 我患自汗多年,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。一次,一位老中医传给我一个治自汗的偏方 ,如法治疗几次就彻底治愈了我的自汗,至今...
463. 单味大黄治脑溢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
270
2024-05-20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配方及用法 :大黄粉(或片)每次3克,每日2~4次,温开水吞服。 疗效 :患者入院后,一律不用其他止血药,只用大黄治疗100例,止血率达97%,平均止血时间为2.1天,平均用大黄19.1克,其疗效可靠,适应证广泛。凡可用内科保守止血者,均可用单味大黄止血(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所致的出血患者除外),对脑血栓形成或脑溢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最为适宜。 引自:...
桑寄生
269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桑寄生别名较多,常见的有广寄生、寄生茶、桃树寄生、松树寄生等。其名称因寄生植物不同或地域差异而有所变化,但药用功效相似。 二、入药部位 桑寄生的入药...
1006. 我用白茅根治好了肾炎
269
2024-07-2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1961年我患上肾炎 ,住院治疗几个月,病情有所控制,但未能根治。出院以后,长期服中药治疗,但小便化验总是有蛋白、红血球、白血球和颗粒管型。 听人说,此病叫做富贵病,无特效药可治,只能吃中药慢慢调养。我真有些灰心了,认为病治不好,时间拖长了,可能会成尿毒症。后来,一位朋友告诉我,白茅根可以治肾炎,于是,我让住在乡下的弟弟替我挖了些白茅根,足有十多千克。 ...
730. 蒲公英治便秘30例全部治愈
268
2024-06-12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配方及用法 :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~90克,水煎至50~100毫升,每日1剂顿服。年龄小、服药困难者可分服。 疗效 :经治30例,服药3剂治愈者4例,5剂治愈者18例,9剂治愈者8例。 引自:《时珍国药研究》(1991年第4期)、《单味中药治病大全》
本草经佚文
268
2024-11-10
《神农本草经·清·孙星衍》
三合合三百六十五种,法三百六十五度,一度应一日,以成一岁(倍其数,合七百三十名也)。 掌禹锡曰:本草例,神农本经以朱书,《名医》别录以墨书,神农药三百六十五种,今此言倍其数,合七百三十名,是并《名医》别录副品而言也,则此下节别录之文也,当作墨书矣,盖传写浸久,朱墨错乱之所致耳。 案禹锡说是也,改为细字。 药有君臣佐使,以相宣摄合和,宜用一君、二臣、三佐...
14.温热泄泻
268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天津一区钱姓幼男,年四岁,于孟秋得温热兼泄泻,病久不愈。 病因 季夏感受暑温,服药失宜,热留阳明之腑,久则灼耗胃阴,嗜凉且多嗜饮水,延至孟秋,上热未消,而下焦又添泄泻。 证候 形状瘦弱已极,周身灼热,饮食少许则恶心欲呕吐。小便不利,大便一昼夜十余次,多系稀水,卧不能动,哭泣无声,脉数十至且无力(四岁时,当以七至为正脉),指纹现淡红色,已透气关。 诊...
2.太阳病桂枝汤证
267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病名伤寒,而太阳篇之开端,实中风、伤寒、风温并列。盖寒气多随风至,是中风者伤寒之诱起也。无论中风、伤寒,入阳明后皆化为温,是温病者伤寒之归宿也。惟其初得之时,中风、伤寒、温病,当分三种治法耳。为中风为伤寒之诱起,是以太阳篇开始之第一方为桂枝汤,其方原为治中风而设也。《伤寒论》原文: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(缓脉与迟脉不同,脉搏以一息四至为准,脉迟者不...
357. 治气管炎哮喘良药梨膏糖
266
2024-05-19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功能 :止咳化痰,平喘顺气,健脾补肺。 主治 :各种咳嗽。胸闷痰多,肺萎气肿,支气管哮喘,百日咳气管炎。 配方 :川贝母30克,百部50克,前胡30克,款冬花20克,雪梨1000克(可用白鸭梨代替),杏仁30克,生甘草10克,橘红粉30克,制半夏30克,香檬粉30克,冰糖500克。 煎制 :将梨切碎和以上中药(除橘红粉、香檬粉、冰糖外)一起倒入大药罐内...
川楝子
265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川楝子又称金铃子、楝实、苦楝子、仁枣、川楝实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川楝子的入药部位为楝科植物川楝(Melia toosendan Sieb. et Zu...
1..
«
26
27
28
29
»
..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