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097 秒,为您找到 271 个相关结果.
  • 10.来复汤

    治寒温外感诸证,大病瘥后不能自复,寒热往来,虚汗淋漓;或但热不寒,汗出而热解,须臾又热又汗,目睛上窜,势危欲脱;或喘逆,或怔忡,或气虚不足以息,诸证若见一端,即宜急服。 萸肉(去净核,二两) 生龙骨(捣细,一两) 生牡蛎(捣细,一两) 生杭芍(六钱) 野台参(四钱) 甘草(蜜炙,二钱) 一人,年二十余,于孟冬得伤寒证,调治十余日,表里皆解。忽遍身发热,顿...
  • 黄连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王连(《本经》)支连(《药性》)〔时珍曰〕其根连珠而色黄,故名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,二月、八月采根。〔弘景曰〕巫阳在建平。今西间者色浅而虚,不及东阳、新安诸县最胜。临海诸县者不佳。用之当布裹挼去毛,令如连珠。〔保升曰〕苗似茶,丛生,一茎生三叶,高尺许,凌冬不凋,花黄色。江左者,节高若连珠。蜀都者...
  • 消石(硝石)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芒消(《别录》)苦消,(甄权)焰消,(土宿)火消(《纲目》)地霜(《蜀本》)生消(《宋本》)北帝玄珠(〔志曰〕以其消化诸石,故名消石。初煎炼时有细芒,而状若朴消,故有芒消之号。不与朴消及《别录》芒消同类。〔宗奭曰〕消石是再煎炼时取去芒消凝结在下者,精英既去,但余滓如石而已。入药功力亦缓,惟能发烟火。〔权曰〕芒消一作苦消,言其味苦也...
  • 第一卷 序例

   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七方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(洁古珍珠囊)
  • 神农本草经目录

    〔时珍曰〕神农古本草凡三卷,三品共三百六十五种,首有名例数条。至陶氏作别录,乃拆分各部,而三品亦移改,又拆出青葙、赤小豆二条,故有三百六十七种,逮乎唐、宋,屡经变易,旧制莫考。今又并入已多,故存此目,以备考古云耳。 上品药一百二十种 丹砂 云母 玉泉 石钟乳 矾石 硝石 朴硝 滑石 空青 曾青 禹余粮 太一余粮 白石英 紫石英 五色石脂 菖蒲 菊花 人参...
  • 神农本经名例

   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,主养命以应天,无毒,多服久服不伤人。欲轻身益气,不老延年者,本上经。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,主养性以应人,无毒有毒,斟酌其宜。欲遏病补虚羸者,本中经。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,主治病以应地,多毒,不可久服。欲除寒热邪气,破积聚愈疾者,本下经。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,法三百六十五度,一度应一日,以成一岁。倍其数,合七百三十名也。(〔陶弘景...
  • 有名未用

    《神农本经》(已下有名未用) 屈草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寒,无毒。主胸胁下痛,邪气,肠间寒热,阴痹。久服轻身益气耐老。〔《别录》曰〕生汉中川泽。五月采) 别羁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温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身重,四肢酸疼,寒历节痛。〔《别录》曰〕一名别枝。生蓝田川谷。二月、八月采。〔弘景曰〕方家时有用处,今亦绝矣) 《名医别录》(七十八种) 离楼草(〔...
  • 1154. 祖传秘方黄芪母鸡汤治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显著

    黄芪母鸡汤 是家父治疗虚劳诸症的祖传秘方,近年来,我反复试用于临床,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 配方及用法 :生黄芪50克,鸡血藤30克(打碎),大母鸡一只(乌骨、乌肉、白毛者最佳)。宰一母鸡,取其血与黄芪、鸡血藤二药搅拌和匀,并将其塞入洗净去毛(留心肝肺及鸡内金)的鸡腹腔内,后缝合腹壁,水适量不加任何作料,文火煮之,以肉熟为度,...
  • 5.加味苓桂术甘汤

    治水肿小便不利,其脉沉迟无力,自觉寒凉者。 于术(三钱) 桂枝尖(二钱) 茯苓片(二钱) 甘草(一钱) 干姜(三钱) 人参(三钱) 乌附子(二钱) 威灵仙(一钱五分) 肿满之证,忌用甘草,以其性近壅滞也。惟与茯苓同用,转能泻湿满,故方中未将甘草减去。若肿胀甚剧,恐其壅滞者,去之亦可。 服药数剂后,小便微利,其脉沉迟如故者,用此汤送服生硫黄末四五厘。若不...
  • 第二卷 序例

    药名同异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(凡三十六种)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目录 宋本草旧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