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113 秒,为您找到 271 个相关结果.
  • 第一卷 序例

   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七方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(洁古珍珠囊)
  • 51.温病遗方

    《伤寒论》中原有温病,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,均名之为伤寒,未尝明指为温病也。况温病之原因各殊,或为风温,或为湿温,或为伏气成温,或为温热,受病之因既不同,治法即宜随证各异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,有谓当分上中下三焦施治者,皆非确当之论,斟酌再四,惟仍按《伤寒论》六经分治乃为近是。 太阳经有未觉感冒,身体忽然酸软,懒于动作,头不疼,肌肤不热,似稍畏风,舌似无...
  • 1.仙露汤

    治寒温阳明证,表里俱热,心中热,嗜凉水,而不至燥渴。脉象洪滑,而不至甚实,舌苔白厚,或白而微黄,或有时背微恶寒者。 生石膏(三两,捣细) 玄参(一两) 连翘(三钱) 粳米(五钱) 上四味,用水五盅,煎至米熟,其汤即成。约可得清汁三盅,先温服一盅。若服完一剂,病犹在者,可仍煎一剂,服之如前。使药力昼夜相继,以病愈为度。然每次临服药,必详细问询病人。若腹中微...
  • 2.十全育真汤

    治虚劳,脉弦数细微,肌肤甲错,形体羸瘦,饮食不壮筋力,或自汗,或咳逆,或喘促,或寒热不时,或多梦纷纭,精气不固。 野台参(四钱) 生黄芪(四钱) 生山药(四钱) 知母(四钱) 玄参(四钱) 生龙骨(捣细,四钱) 生牡蛎(捣细,四钱) 丹参(二钱) 三棱(钱半) 莪术(钱半) 气分虚甚者,去三棱、莪术,加生鸡内金三钱;喘者倍山药,加牛蒡子三钱;汗多者,以白...
  • 消石(硝石)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芒消(《别录》)苦消,(甄权)焰消,(土宿)火消(《纲目》)地霜(《蜀本》)生消(《宋本》)北帝玄珠(〔志曰〕以其消化诸石,故名消石。初煎炼时有细芒,而状若朴消,故有芒消之号。不与朴消及《别录》芒消同类。〔宗奭曰〕消石是再煎炼时取去芒消凝结在下者,精英既去,但余滓如石而已。入药功力亦缓,惟能发烟火。〔权曰〕芒消一作苦消,言其味苦也...
  • 10.来复汤

    治寒温外感诸证,大病瘥后不能自复,寒热往来,虚汗淋漓;或但热不寒,汗出而热解,须臾又热又汗,目睛上窜,势危欲脱;或喘逆,或怔忡,或气虚不足以息,诸证若见一端,即宜急服。 萸肉(去净核,二两) 生龙骨(捣细,一两) 生牡蛎(捣细,一两) 生杭芍(六钱) 野台参(四钱) 甘草(蜜炙,二钱) 一人,年二十余,于孟冬得伤寒证,调治十余日,表里皆解。忽遍身发热,顿...
  • 神农本经名例

   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,主养命以应天,无毒,多服久服不伤人。欲轻身益气,不老延年者,本上经。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,主养性以应人,无毒有毒,斟酌其宜。欲遏病补虚羸者,本中经。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,主治病以应地,多毒,不可久服。欲除寒热邪气,破积聚愈疾者,本下经。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,法三百六十五度,一度应一日,以成一岁。倍其数,合七百三十名也。(〔陶弘景...
  • 有名未用

    《神农本经》(已下有名未用) 屈草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寒,无毒。主胸胁下痛,邪气,肠间寒热,阴痹。久服轻身益气耐老。〔《别录》曰〕生汉中川泽。五月采) 别羁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温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身重,四肢酸疼,寒历节痛。〔《别录》曰〕一名别枝。生蓝田川谷。二月、八月采。〔弘景曰〕方家时有用处,今亦绝矣) 《名医别录》(七十八种) 离楼草(〔...
  • 第二卷 序例

    药名同异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(凡三十六种)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目录 宋本草旧目录
  • 人参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人薓(音参。或省作蓡)黄参(《吴普》)血参(《别录》)人衔(《本经》)鬼盖(《本经》)神草(《别录》)土精(《别录》)地精(《广雅》)海腴 皱面还丹(《广雅》〔时珍曰〕人薓年深,浸渐长成者,根如人形,有神,故谓之人薓、神草。薓字从濅,亦浸渐之义。濅即浸字,后世因字文繁,遂以参星之字代之,从简便尔。然承误日久,亦不能变矣,惟张仲景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