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093 秒,为您找到 178 个相关结果.
  • 杜仲

    176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药品来源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药材性状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杜仲,别名:思仙(《本经》),木绵。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。为了保护资源,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。在清明至夏至间,选取生长15~20年以上的植株,按药材规格大小,剥下树皮,刨去粗皮,晒干。置通风干燥处。 药品来源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。为了保护...
  • 酸枣仁

    172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来源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药材性状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注意事项 附图 药材 饮片 酸枣仁,别名:枣仁,酸枣核。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将果实浸泡一宿,搓去果肉,捞出,用石碾碾碎果核,取出种子,晒干。 性味归经 甘,平。 ①《本经》:味酸,平。 ②《别录》:无毒。 ③《本草衍义》...
  • 枸杞子

    172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来源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药材性状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附图 原态 药材 枸杞子,别名:苟起子、甜菜子、杞子、红青椒等。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或青海枸杞的成熟果实。夏、秋果实成熟时采摘,除去果柄,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,再暴晒至外皮干硬、果肉柔软即得。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。 性味归经 甘,平。 ①《别录》:微寒,无毒。 ②...
  • 苍术

    171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禁忌 炮制方法 附图 药材 苍术,别名:赤术、枪头菜、马蓟。为菊科植物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( Thunb.)DC. 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(DC.) Koidz. 的干燥根茎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,摘去须根。 入药部位 植...
  • 麦冬

    163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来源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注意事项 附图 原态 药材 麦冬原名麦门冬,其名源于“虋冬”,最早见载于先秦著作《山海经—中山经》之条谷山:“其木多槐、桐,其草多芍药、虋冬”。 俗名:金边阔叶麦冬、沿阶草、麦门冬、矮麦冬、狭叶麦冬、小麦冬、书带草、养神草。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(沿阶草)的干燥块根。 性味归经 甘,微苦,微寒。归心、...
  • 泽泻

    162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禁忌 炮制方法 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泽泻,别名:水泽、如意花、车苦菜。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(Sam.)Juzep. 的干燥块茎。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,洗净,干燥,除去须根和粗皮。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块茎。 性味 味甘、淡,性寒。 归经 归...
  • 厚朴

    161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禁忌 炮制方法 附图 药材 厚朴,别名:厚皮、重皮、赤朴、烈朴。为木兰科植物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.et Wils. 或凹叶厚朴 Magnolia offinalis Rehd.et Wils.var.biloba Rehd.et Wils. 的干燥干皮、根皮...
  • 防风

    157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禁忌 炮制方法 附图 药材 饮片 防风,别名:铜芸、回云、回草、百枝、百种。防风的根可生用。味辛、甘,性微温。有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的功效。 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。 性味 味辛、甘,性微温。 归经 归膀胱、脾、肝经。 功效 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 主治 用...
  • 508. 吴茱萸史话

    原来,吴茱萸 只叫吴萸 ,春秋战国时期是吴国的特产。当时吴国弱小,每年都要向楚国进贡礼品。有一年,贡品中加了药材吴萸,楚王看后大怒道:“区区吴国,竟敢以此物作为贡品,耻笑我楚国!”吴国使者听后大惊失色。这时,楚国一个姓朱的御医上前进言道:“吴萸可以治疗因寒冷而致的胃痛,并有止呕止泻作用。因大王您常有腹痛,所以吴国才进贡吴萸,如果拒绝岂不有损两国关系么?”吴国...
  • 郁金

    154 2024-11-11 《中药》
    入药部位 炮制方法 药材性状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禁忌 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郁金,别名:川郁金、广郁金。为姜科植物温郁金 Curcuma rcenyujin Y,H. Chenet C.Ling、姜黄 Curcuma longaL.、广西莪术 Curcumakwangsiensis S.G.Lee et C.F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