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02
秒,为您找到
409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马兜铃
112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开宝》) 校正:(并入《唐本草》独行根) 〖释名〗都淋藤(《肘后》)独行根(《唐本》)土青木香(《唐本》)云南根(《纲目》)三百两银药(〔宗奭曰〕蔓生附木而上,叶脱时其实尚垂,状如马项之铃,故得名也。〔时珍曰〕其根吐利人,微有香气,故有独行、木香之名。岭南人用治蛊,隐其名为三百两银药。《肘后方》作都淋,盖误传也) 〖集解〗〔志曰〕独行根生古堤城旁...
芦
111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下品) 校正:并入《拾遗》江中采出芦。 〖释名〗苇(音伟)葭(音加)花名蓬蕽(《唐本》)笋名虇(音拳。〔时珍曰〕按:毛苌《诗疏》云:苇之初生曰葭,未秀曰芦,长成曰苇。苇者,伟大也。芦者,色卢黑也。葭者,嘉美也) 〖集解〗〔恭曰〕芦根生下湿地。茎叶似竹,花若荻花,名蓬蕽。二月八月采根,日干用。〔颂曰〕今在处有之,生下湿陂泽中。其状都似竹,而叶抱...
8.血闭成癥瘕
111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邻庄李边务,刘氏妇,年二十五岁,经血不行,结成癥瘕。 病因 处境不顺,心多抑郁,以致月信渐闭,结成癥瘕。 证候 癥瘕初结时,大如核桃,屡治不消,渐至经闭后则癥瘕浸长。三年之后大如覆盂,按之甚硬。渐至饮食减少,寒热往来,咳嗽吐痰,身体羸弱,亦以为无可医治待时而已。后忽闻愚善治此证,求为诊视。其脉左右皆弦细无力,一息近六至。 诊断 此乃由经闭而积成癥...
贝母
111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莔(《尔雅》)音萌。勤母(《别录》)苦菜(《别录》)苦花(《别录》)空草(《别录》)药实(〔弘景曰〕形似聚贝子,故名贝母。〔时珍曰〕诗云言采其莔,即此。一作蝱,谓根状如蝱也。苦菜、药实,与野苦荬、黄药子同名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贝母生晋地,十月采根暴干。〔恭曰〕其叶似大蒜。四月蒜熟时,采之良。若十月,苗枯根亦不佳也。出润州、...
石燕
110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集解〗〔李珣曰〕石燕出零陵。〔恭曰〕永州祁阳县西北一十里有土冈上,掘深丈余取之。形似蚶而小,坚重如石也。俗云,因雷雨则自石穴中出,随雨飞堕者,妄也。〔颂曰〕祁阳县江畔沙滩上有之。或云:生洞中,凝僵似石者佳,采无时。〔宗奭曰〕石燕如蚬蛤之状,色如土,坚重如石。既无羽翼,焉能飞出?其言近妄。〔时珍曰〕石燕有二:一种是此,乃石类也,状类燕而有文...
竹
109
2024-11-0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〔时珍曰〕竹字象形。许慎《说文》云:“竹,冬生艸也。”故字从倒艸。戴凯之《竹谱》云:植物之中,有名曰竹。不刚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异实虚,大同节目。 〖集解〗〔弘景曰〕竹类甚多,入药用䈽竹,次用淡、苦竹。又一种薄壳者,名甘竹,叶最胜。又有实中竹、篁竹,并以笋为佳,于药无用。〔颂曰〕竹处处有之。其类甚多,而入药惟用䈽竹、淡竹、苦竹三种...
鹜
109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上品) 〖释名〗鸭(《说文》)舒凫(《尔雅》)家凫(《纲目》)[未鸟]鴄(音末匹。〔时珍曰〕鹜通作木。鹜性质木,而无他心,故庶人以为贽。《曲礼》云:庶人执匹。匹,双鹜也。匹夫卑末,故《广雅》谓鸭为[未鸟]鴄。《禽经》云鸭鸣呷呷,其名自呼。凫能高飞,而鸭舒缓不能飞,故曰舒凫) 〖正误〗〔弘景曰〕鹜即鸭。有家鸭、野鸭。〔藏器曰〕《尸子》云:野鸭为凫...
6.秘红丹
109
2024-03-23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治肝郁多怒,胃郁气逆,致吐血、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,无论因凉因热,服之皆有捷效。 川大黄细末(一钱) 油肉桂细末(一钱) 生赭石细末(六钱) 上药三味,将大黄、肉桂末和匀,用赭石末煎汤送下。 一妇人,年近三旬,咳嗽痰中带血,剧时更大口吐血,常觉心中发热。其脉一分钟九十至,按之不实。投以滋阴宁嗽降火之药数剂无效。因思此证,若用药专止其嗽,嗽愈其吐...
水苏
109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校正:(自菜部移入此) 〖释名〗鸡苏(《吴普》)香苏(《肘后》)龙脑薄荷(《日用》)芥蒩(音祖芥苴(并(《别录》。〔时珍曰〕此草似苏而好生水旁,故名水苏,其叶辛香,可以煮鸡,故有龙脑、香苏、鸡苏诸名。芥蒩、芥苴当作芥苏,乃是一名而误录尔。亦因味辛如芥,故名。宋《惠民和剂局方》,有龙脑薄荷丸,专治血病。元·吴瑞《日用本草》,谓即水苏,必有...
十剂
108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徐之才曰:药有宣、通、补、泄、轻、重、涩、滑、燥、湿十种,是药之大体,而本经不言,后人未述。凡用药者,审而详之,则靡所遗失矣。 宣剂:〔之才曰〕宣可去壅,生姜、橘皮之属是也。〔杲曰〕外感六淫之邪,欲传入里,三阴实而不受,逆于胸中,天分气分窒塞不通,而或哕或呕,所谓壅也。三阴者,脾也。故必破气药,如姜、橘、藿香、半夏之类,泻其壅塞。〔从正曰〕俚人以宣为泻,又...
1..
«
31
32
33
34
»
..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