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38
秒,为您找到
406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杏
89
2024-10-2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下品) 〖释名〗甜梅(〔时珍曰〕杏字篆文象子在木枝之形。或云从口及从可者,并非也。《江南录》云:杨行密改杏名甜梅) 〖集解〗(〔《别录》曰〕杏生晋川山谷。五月采之。〔颂曰〕今处处有之。有数种:黄而圆者名金杏,相传种出自济南郡之分流山,彼人谓之汉帝杏,言汉武帝上苑之种也。今近汴洛皆种之,熟最早。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,味酢不及之。山杏不堪入药。杏仁今...
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
88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肝藏血,属木,胆火寄于中,主血,主目,主筋,主呼,主怒。 本病:诸风眩晕,僵仆强直惊痫,两胁肿痛,胸肋满痛,呕血,小腹疝痛痃瘕,女人经病。 标病:寒热疟,头痛吐涎,目赤面青多怒,耳闭颊肿,筋挛卵缩,丈夫㿗疝,女人少腹肿痛阴病。 有余泻之 泻子:甘草 行气:香附 川芎 瞿麦 牵牛 青橘皮 行血:红花 鳖甲 桃仁 莪荗 京三棱 穿山甲 大黄 水蛭 虻...
醍醐
88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集解〗〔弘景曰〕佛书称乳成酪,酪成酥,酥成醍醐。色黄白作饼,甚甘肥,是也。〔恭曰〕醍醐出酥中,乃酥之精液也。好酥一石,有三四升醍醐。熟抨炼,贮器中待凝,穿中至底便津出,取之。陶言黄白作饼,乃未达之言也。〔韩保升曰〕在酥中,盛冬不凝、盛夏不融者,是也。〔宗奭曰〕作酪时,上一重凝者为酥,酥上如油者为醍醐。熬之即出,不可多得,极甘美,用处亦少。...
盐麸子
86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开宝》) (校正:自木部移入此) 〖释名〗五[木(備-亻)](音倍)盐肤子(《纲目》)盐梅子(同)盐梂子(同)木盐(《通志》)天盐(《灵草篇》)叛奴盐(《拾遗》)酸桶(《拾遗》〔藏器曰〕蜀人谓之酸桶,亦曰酢桶。吴人谓之盐麸。戎人谓之木盐。〔时珍曰〕其味酸、咸,故有诸名。《山海经》云:橐山多[木(備-亻)]木,郭璞注云:[木(備-亻)]木出蜀中,七八月...
喑声
86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喑有肺热,有肺痿,有风毒入肺,有虫食肺。痖有寒包热,有狐惑。不语有失音,有舌强或痰迷,有肾虚暗痱。 〖邪热〗〔草部〕桔梗 沙参 知母 麦门冬:并除肺热。木通 菖蒲:并出音声。小儿卒喑,麻油泡汤服。黄芩:热病声喑,同麦门冬丸服。人参:肺热声痖,同诃子末噙。产后不语,同菖蒲服。牛蒡子:热时声痖,同桔梗、甘草煎服。青黛:同薄荷,蜜丸含。马勃:失声不出,同马牙硝,...
半夏
86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下品) 〖释名〗守田(《本经》)水玉(《本经》)地文(《别录》)和姑(《本经》〔时珍曰〕《礼记?月令》:五月半夏生。盖当夏之半也,故名。守田会意,水玉因形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半夏生槐里川谷。五月、八月采根,暴干。〔普曰〕生微丘或生野中,二月始生叶,三三相偶。白花圆上。〔弘景曰〕槐里属扶风。今第一出青州,吴中亦有,以肉白者为佳,不厌陈久。〔...
前胡
84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〔时珍曰〕按孙愐(《唐韵》)作湔胡,名义末解。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前胡二月、八月采根暴干。〔弘景曰〕近道皆有,生下湿地,出吴兴者为胜。根似柴胡而柔软,为疗殆欲同之,《本经》上品有茈胡而无此,晚来医乃用之。〔《大明》曰〕越、衢、婺、睦等处者皆好,七八月采之,外黑里白。〔颂曰〕今陕西、梁汉、江淮、荆襄州郡及相州、孟州皆有之。春生...
蛔虫
83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拾遗》) 〖释名〗蛕(音回。俗作蛔,并与蚘同)人龙(《纲目》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蚘,人腹中长虫也。按巢元方《病源》云:人腹有九虫:伏虫长四分,群虫之主也;蚘虫长五六寸至一尺,发则心腹作痛,去来上下,口喜吐涎及清水,贯伤心则死;白虫长一寸,色白头小,生育转多,令人精气损弱,腰脚疼,长一尺,亦能杀人;肉虫状如烂杏,令人烦闷。肺虫状如蚕,令人咳嗽,成劳杀...
呃逆
83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呃音噫,不平也。有寒有热,有虚有实,其气自脐下冲上,作呃呃声,乃冲脉之病,世亦呼为欬逆,与古之咳嗽气急之欬逆不同。朱肱以哕为欬逆,王履以咳嗽为欬逆,皆非也。 〖虚寒〗〔草谷菜部〕半夏:伤寒呃逆,危证也,以一两,同生姜煎服。紫苏:欬逆短气,同人参煎服。乌头:阴毒欬逆,同干姜等分,研炒色变,煎服。缩砂:同姜皮冲酒服。麻黄:烧烟嗅之立止。细辛:卒客忤逆,口不能言...
草犀
82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拾遗》) 〖释名〗〔时珍曰〕其解毒之功如犀角,故曰草犀) 〖集解〗〔藏器曰〕草犀生衢、婺、洪、饶间。苗高二三尺,独茎,根如细辛。生水中者名水犀。〔珣曰〕《广州记》云:生岭南及海中,独茎对叶而生,如灯台草,根若细辛。 根 〖气味〗辛,平,无毒。 〖主治〗解一切毒气,虎狼虫虺所伤,溪毒野蛊恶刺等毒,并宜烧研服之,临死者亦得活。(李珣)天行疟瘴寒热,...
1..
«
35
36
37
38
»
..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