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04
秒,为您找到
594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兔
95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明视(〔时珍曰〕按魏子才《六书精要》)云:兔子篆文象形。一云:吐而生子,故曰兔。《礼记》谓之明视,言其目不瞬而了然也。《说文》兔子曰娩(音万)。狡兔曰㕙兔(音俊),曰毚(音谗)。梵书谓兔为舍迦) 〖集解〗〔颂曰〕兔处处有之,为食品之上味。〔时珍曰〕按《事类合璧》云:兔大如狸而毛褐,形如鼠而尾短,耳大而锐。上唇缺而无脾,长须而前足...
马鞭草
95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下品) 校正:(并入《图经》龙牙草。 〖释名〗龙牙草(《图经》)凤颈草(〔恭曰〕穗类鞭鞘,故名马鞭。〔藏器曰〕此说未近,乃其节生紫花如马鞭节耳。〔时珍曰〕龙牙凤颈,皆因穗取名。苏颂《图经》外类重出龙牙,今并为一。又今方士谬立诸草为各色龙牙之名,甚为淆乱,不足凭信) 〖集解〗〔弘景曰〕村墟陌甚多。茎似细辛,花紫色,微似蓬蒿也。〔恭曰〕叶似狼牙及...
萝摩
95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校正:(并入《拾遗》斫合子) 〖释名〗雚(音贯)芄兰(《诗疏》)白环藤(《拾遗》)实名雀瓢(陆机)斫合子(《拾遗》)羊婆奶(《纲目》)婆婆针线包(〔藏器曰〕汉高帝用子傅军士金疮,故名斫合子。〔时珍曰〕白环,即芄字之讹也。其实嫩时有浆,裂时如瓢。故有雀瓢、羊婆奶之称。其中一子有一条白绒,长二寸许,故俗呼婆婆针线包,又名婆婆针袋儿也) 〖集...
炉甘石
95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纲目》) 〖释名〗炉先生(〔土宿真君曰〕此物点化为神药绝妙,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炉先生,非小药也。〔时珍曰〕炉火所重,其味甘,故名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炉甘石所在坑冶处皆有,川蜀、湘东最多,而太原、泽州、阳城、高平、灵丘、融县及云南者为胜,金银之苗也。其块大小不一,状似羊脑,松如石脂,亦粘舌。产于金坑者,其色微黄,为上。产于银坑者,其色白,或带青,或带绿...
蝼蛄
95
2024-11-10
《神农本草经·清·孙星衍》
味咸寒。 主产难,出肉中刺(《御览》作刺在肉中),溃痈肿,下哽噎(《御览》作咽),解毒,除恶创。一名蟪蛄(《御览》作蟪蛄),一名天蝼,一名(榖禾易为上丿下虫)。夜出者良,生平泽。 《名医》曰:生东城,夏至取,暴干。 案《说文》云:蠹,蝼蛄也,蝼,蝼蛄也,姑,蝼蛄也。《广雅》云:炙鼠,津姑,蝼蜮,蟓蛉,蛞蝼,蝼蛄也,《夏小正》云:三月(榖禾易为上丿下虫)...
雀麦
95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校正:(自草部移入此) 〖释名〗燕麦(《唐本》) 蘥(音药) 杜姥草(《外台》) 牛星草(〔时珍曰〕此野麦也。燕雀所食,故名。《日华本草》谓此为瞿麦者,非矣) 〖集解〗〔恭曰〕雀麦在处有之,生故墟野林下。苗叶似小麦而弱,其实似穬麦而细。〔宗奭曰〕苗与麦同,但穗细长而疏。唐·刘梦得所谓“菟葵燕麦,动摇春风”者也。周定王曰:燕麦穗极细,每穗...
人胞
94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拾遗》) 〖释名〗胞衣(《拾遗》)胎衣(《纲目》)紫河车(《纲目》)混沌衣(《纲目》)混元母(《蒙筌》)佛袈裟(《纲目》)仙人衣(〔时珍曰〕人胞,包人如衣,故曰胞衣。方家讳之,别立诸名焉。《丹书云》:天地之先,阴阳之祖,乾坤之橐籥,铅汞之匡廓,胚胎将兆,九九数足,我则乘而载之,故谓之河车。其色有红、有绿、有紫,以紫者为良) 〖修治〗〔吴球曰〕紫河车,...
栾荆
94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顽荆(《图经》) 〖集解〗(〔恭曰〕栾荆茎、叶都似石南,干亦反卷,经冬不死,叶上有细黑点者,真也。今雍州所用者是。而洛州乃用石荆当之,非也。俗方大用,而《本草》不载,亦无别名。但有栾华,功用又别,非此物花也。〔颂曰〕栾荆今生东海及淄州、汾州。所生者皆枝茎白,叶小圆而青色,颇似榆叶而长,冬夏不凋。六月开花,花有紫、白二种。子似大麻。...
甑
94
2024-11-0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(校正:并入《拾遗》瓦甑、故甑蔽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黄帝始作甑、釜。北人用瓦甑,南人用木甑,夷人用竹甑。术家云:凡甑鸣、釜鸣者,不得惊怖。但男作女拜,女作男拜,即止,亦无殃咎。《感应类从志》云:瓦甑之契,投枭自止。注云:取故甑书“契”字,置墙上,有枭鸣时投之,自止也。 瓦甑 〖主治〗魇寐不寤,取覆人面,疾打破之。(藏器) 甑垢一名...
荚蒾
94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檕迷(《诗疏》)羿先(同上) 〖集解〗(〔恭曰〕荚蒾叶似木槿及榆,作小树,其子如溲疏,两两相对,而色赤味甘。陆玑《诗疏》云:檀、榆之类也。所在山谷有之。〔藏器曰〕生北土山林中。皮堪为索) 枝叶 〖气味〗甘、苦,平,无毒。 〖主治〗三虫,下气消谷。煮汁和米作粥,饲小儿甚美。(《唐本》)作粥,灌六畜疮中生蛆,立出。(藏器)
1..
«
50
51
52
53
»
..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