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15
秒,为您找到
628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胡桐泪
142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(校正:自草部移入此) 〖释名〗胡桐硷(《纲目》)胡桐律(〔珣曰〕胡桐泪,是胡桐树脂也,故名泪。作律字者非也,律、泪声讹尔。〔时珍曰〕《西域传》云:车师国多胡桐。颜师古注云:胡桐似桐,不似桑,故名胡桐。虫食其树而汁出下流者,俗名胡桐泪,言似眼泪也。其入土石成块如卤硷者,为胡桐硷,音减。或云:律当作沥,非讹也,犹松脂名沥青之义。亦通) 〖...
食茱萸
142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(校正:自木部移入此,并入《拾遗》欓子) 〖释名〗樧(音杀)藙(音毅)艾子(《图经》)越椒(《博雅》)欓子(《拾遗》)辣子(〔弘景曰〕《礼记》名藙,而俗中呼为樧子,当是不识藙字也。〔恭曰〕《尔雅》云:椒樧丑梂。陆机《诗疏》云:椒,樧属也。并有樧名,陶说误矣。〔时珍曰〕此即欓子也。蜀人呼为艾子,楚人呼为辣子,古人谓之藙及樧子。因其辛辣,蜇口...
芜菁
142
2024-10-19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上品) 〖释名〗蔓菁(《唐本》)九英菘《食疗》诸葛菜(〔藏器曰〕芜菁北人名蔓菁。今并汾、河朔间烧食其根,呼为芜根,犹是芜菁之号。芜菁,南北之通称也。塞北、河西种者,名九英蔓菁,亦曰九英菘。根叶长大而味不美,人以为军粮。〔禹锡曰〕《尔雅》云:须,薞芜。《诗·谷风》云:采葑采菲。毛苌注云:葑,须也。孙炎云:葑,一名葑苁。礼坊记云:葑,蔓菁也。陈、宋之...
南藤
141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开宝》) 校正:(自木部移入此。并入有名未用《别录》丁公寄、《图经》石南藤) 〖释名〗石南藤(《图经》)丁公藤(《开宝》)丁公寄(《别录》)丁父(《别录》)风藤(〔志曰〕生依南树,故号南藤。〔藏器曰〕丁公寄,即丁公藤也。始因丁公用有效,因以得名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丁公寄生石间,蔓延木上,叶细,大枝赤茎,母大如碛黄有汁,七月七日采。〔颂曰〕南...
羚羊角
141
2024-11-10
《神农本草经·清·孙星衍》
味咸寒。 主明目,益气起阴,去恶血注下,辟蛊毒恶鬼不祥,安心气,常不厌寐。生川谷。 《名医》曰:生石城及华阴山,采无时。 案《说文》云:羚大羊而细角。《广雅》云:美皮冷角。《尔雅》云:羚大羊。郭璞云:羚羊似羊而大,角园锐,好在山崖间。陶宏景云:《尔雅》名羱羊。据《说文》云:苋山羊细角也。《尔雅》云:羱如羊。郭璞云:羱似吴羊而大角,角椭,出西方,苋即羱正...
旋华
141
2024-11-10
《神农本草经·清·孙星衍》
味甘温。 主益气,去面皯(《御览》作),黑,色媚好(《御览》作令人色悦泽),其根,味辛,主腹中寒热邪气,利小便。久服不饥轻身。一名筋根华,一名金沸(《御览》引云一名美草,《大观本》,作黑字)。生平泽。 《名医》曰:生豫州,五月采,阴干。 案陶宏景云:东人呼为山姜,南人呼为美草;本草衍义云:世又谓之鼓子花。
杏
141
2024-10-2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下品) 〖释名〗甜梅(〔时珍曰〕杏字篆文象子在木枝之形。或云从口及从可者,并非也。《江南录》云:杨行密改杏名甜梅) 〖集解〗(〔《别录》曰〕杏生晋川山谷。五月采之。〔颂曰〕今处处有之。有数种:黄而圆者名金杏,相传种出自济南郡之分流山,彼人谓之汉帝杏,言汉武帝上苑之种也。今近汴洛皆种之,熟最早。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,味酢不及之。山杏不堪入药。杏仁今...
苦瓠
141
2024-10-2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下品) 〖释名〗苦匏(《国语》)苦壶卢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苦瓠生晋地。〔弘景曰〕今瓠忽有苦者,如胆不可食,非别生一种也。又有瓠[娄瓜],亦是瓠类。〔恭曰〕《本经》所论,都是苦瓠[娄瓜]尔。陶谓瓠中苦者,大误矣。瓠中时有苦者,不入药用,无所主疗,亦不堪啖。瓠与瓠[娄瓜],原种各别,非甘者变为苦也。〔保升曰〕瓠即匏也。有甘、苦二种:甘者大,苦者...
九牛草
141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图经》) 〖集解〗〔颂曰〕生筠州山冈上。二月生苗,独茎,高一尺。叶似艾叶,圆而长,背有白毛,面青。五月采苗用。〔时珍曰〕陈嘉谟《本草蒙筌》以此为蕲艾,谬矣。 苗 〖气味〗微苦,有小毒。 〖主治〗解风劳,治身体痛。与甘草同煎服,不入众药用。(时珍)
蛤蜊
140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宋《嘉祐》) 〖释名〗〔时珍曰〕蛤类之利于人者,故名。 〖集解〗〔机曰〕蛤蜊,生东南海中,白壳紫唇,大二三寸者。闽、浙人以其肉充海错,亦作为酱醯。其壳火煅作粉,名曰蛤蜊粉也。 肉 〖气味〗咸,冷,无毒。(〔藏器曰〕此物性虽冷,乃与丹石人相反,食之令腹结痛) 〖主治〗润五脏,止消渴,开胃,治老癖为寒热,妇人血块,宜煮食之。(禹锡)煮食醒酒。(弘景)...
1..
«
55
56
57
58
»
..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