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095
秒,为您找到
272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常山、蜀漆
127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常山《本经》下品)、蜀漆(同上) 〖释名〗恒山(《吴普》)互草(《本经》)鸡屎草(《日华》)鸭屎草(《日华》。〔时珍曰〕恒亦常也。恒山乃北岳名,在今定州。常山乃郡名,亦今真定。岂此药始产于此得名欤?蜀漆乃常山苗,功用相同,今并为一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常山生益州川谷及汉中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阴干。又曰,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,常山苗也。五月采叶,阴...
麻黄
123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龙沙(《本经》)卑相(《别录》)卑盐(《别录》。〔时珍曰〕诸名殊不可解。或云其味麻,其色黄,未审然否·张揖(《广雅》)云:龙沙,麻黄也。狗骨,麻黄根也。不知何以分别如此?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麻黄生晋地及河东,立秋采茎,阴干令青。〔弘景曰〕今出青州、彭城、荥阳、中牟者为胜,色青而多沫。蜀中亦有,不好。〔恭曰〕郑州鹿台及关中沙...
王不留行
121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上品) 〖释名〗禁宫花(《日华》)剪金花(《日华》)金盏银台(〔时珍曰〕此物性走而不住,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,故名。《吴普本草》作一名不流行,盖误也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王不留行生太山山谷,二月、八月采。〔弘景曰〕今处处有之。叶似酸浆,子似菘子,人言是蓼子,不尔。多入痈瘘方用。〔保升曰〕所在有之。叶似菘蓝。其花红白色,子壳似酸浆,其中实圆黑似...
芎䓖
120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胡䓖(《别录》)川芎(《纲目》)香果(《别录》)山鞠穷(《纲目》)〔时珍曰〕芎本作营,名义未详。或云:人头穹窿穷高,天之象也。此药上行,专治头脑诸疾,故有芎䓖之名。以胡戎者为佳,故曰胡䓖。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,谓之马衔芎䓖;后世因其状如雀脑,谓之雀脑芎;其出关中者,呼为京芎,亦曰西芎;出蜀中者,为川芎;出天台者,为台芎;出江南者,...
钩吻
119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下品) 〖释名〗野葛(《本经》)毒根(《吴普》)胡蔓草(《图经》)断肠草(《纲目》)黄藤(《纲目》)火把花(〔弘景曰〕言其入口则钩人喉吻也。或言:吻当作挽字,牵挽人肠而绝之也。〔时珍曰〕此草虽名野葛,非葛根之野者也。或作冶葛。王充《论衡》云:冶,地名也,在东南。其说甚通。广人谓之胡蔓草,亦曰断肠草。入人畜腹内,即粘肠上,半日则黑烂,又名烂肠草。滇...
藜芦
119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下品) 〖释名〗山葱(《别录》)葱苒(同葱菼,音毯)葱葵(《普》)丰芦(《普》)憨葱(《纲目》)鹿葱(〔时珍曰〕黑色曰黎,其芦有黑皮裹之,故名。根际似葱,俗名葱管藜芦是矣。北人谓之憨葱,南人谓之鹿葱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藜芦生太山山谷。三月采根,阴干。〔普曰〕大叶,小根相连。〔弘景曰〕近道处处有之。根下极似葱而多毛。用之止剔取根,微炙之。〔...
蜚蠊
118
2024-11-09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石姜(《唐本》)卢蜰(音肥)负盘(《唐本》)滑虫(《唐本》)茶婆虫(《纲目》)香娘子(〔弘景曰〕此有两三种,以作廉姜气者为真,南人啖之,故名。〔恭曰〕此虫辛臭,汉中人食之。名石姜,亦名卢蜰,一名负盘。南人谓之滑虫。〔时珍曰〕蜚蠊、行夜、蛗螽三种,西南夷皆食之,混呼为负盘。俗又讹盘为婆,而讳称为香娘子也) 〖集解〗《别录》曰生晋阳...
荠苨
118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校正:(并入《图经》杏参) 〖释名〗杏参(《图经》)杏叶沙参(《救荒》)菧苨(菧音底。《尔雅》)甜桔梗(《纲目》)白面根(《救荒》)苗名隐忍(〔时珍曰〕荠苨多汁,有济[艹/泥]之状,故以名之。济[艹/泥],浓露也。其根如沙参而叶而杏,故河南人呼为杏叶沙参。苏颂(《图经》)杏参,即此也。俗谓之甜桔梗。(《尔雅》)云:[艹/泥],菧苨也。郭...
石钟乳
117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留公乳(《别录》) 虚中(吴普) 芦石(《别录》) 鹅管石(《纲目》) 夏石(《别录》)黄石砂(《药性》。〔时珍曰〕石之津气,钟聚成乳,滴溜成石,故名石钟乳。芦与鹅管,象其空中之状也) 〖集解〗〔别录曰〕石钟乳生少室山谷及太山,采无时。〔普曰〕生太山山谷阴处岸下,溜汁所成,如乳汁,黄白色,空中相通,二月、三月采,阴干。〔弘景曰〕...
细辛
116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用法用量 六、炮制方法 七、使用注意 八、附图 药材 一、别名 细辛别称众多,如华细辛、北细辛、小辛、少辛、细草、独叶草、金盆草、烟袋锅花、细参、盆草细辛、白细辛、辽细辛、草细辛等。这些别名多因产地、形态或药性而得名,例如“北细辛”特指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品种,“小辛...
1..
«
4
5
6
7
»
..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