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031 秒,为您找到 67 个相关结果.
  • 12.太阳病附子泻心汤证

    (附∶自拟变通方) 心下痞病,有宜并凉、热之药为一方,而后能治愈者,《伤寒论》附子泻心汤所主之病是也。试再详论之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心下痞,而复恶寒汗出者,附子泻心汤主之。 【附子泻心汤方 】大黄二两,黄连、黄芩各一两,附子一枚炮去皮破(别煮取汁)。 上四味,切前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,纳附子汁,分温再服。 附子泻心汤所主之病,其心下之痞...
  • 75.论血臌治法

    水臌、气臌之外,又有所谓血臌者,其证较水臌、气臌尤为难治。然其证甚稀少,医者或临证数十年不一遇,即或遇之,亦止认为水臌、气臌,而不知为血臌。是以方书鲜有论此证者,诚以此证之肿胀形状,与水臌、气臌几无以辨,所可辨者,其周身之回血管紫纹外现耳。 血臌之由,多因努力过甚,激动气血,或因暴怒动气,血随气升,以致血不归经,而又未即吐出泻出,遂留于脏腑,阻塞经络,周身...
  • 5.通变大柴胡汤

    治伤寒温病,表证未罢,大便已实者。 柴胡(三钱) 薄荷(三钱) 知母(四钱) 大黄(四钱) 此方若治伤寒,以防风易薄荷。 《伤寒论》大柴胡汤,治少阳经与阳明府同病之方也。故方中用柴胡以解在经之邪,大黄以下阳明在府之热,方中以此二药为主,其余诸药,可加可减,不过参赞以成功也。然其方宜于伤寒,而以治温病、与表证不在少阳者,又必稍为通变,而后所投皆宜也。 ...
  • 33.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

    太阴之证,不必皆由少阳传来也,又间有自太阳传来者。然自少阳传来,为传经次第之正传,自太阳传来则为误治之坏证矣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;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 太阳病误下之后,外感之邪固可乘虚而入太阴,究之,脾土骤为降下所伤,肝木即乘虚而侮脾土,腹中之满而且痛,实由肝脾之相龃龉也。桂枝原为平肝...
  • 2.赭遂攻结汤

    治宿食结于肠间,不能下行,大便多日不通。其证或因饮食过度,或因恣食生冷,或因寒火凝结,或因呕吐既久,胃气冲气,皆上逆不下降。 生赭石(二两,轧细) 朴硝(五钱) 干姜(二钱) 甘遂(一钱半,轧细药汁送服) 热多者,去干姜。寒多者,酌加干姜数钱。呕多者,可先用赭石一两、干姜半钱煎服,以止其呕吐。呕吐止后,再按原方煎汤,送甘遂末服之。 朴硝虽能软坚,然遇...
  • 21.阳明病茵陈蒿汤证

    阳明原属燥金,其为病也多燥热,白虎、承气诸方,皆所以解阳明之燥热也。然燥热者阳明恒有之正病,而有时间见湿热为病,此阳明之变病也。其变病果为何病?阳明篇中诸发黄之证是也。试再进而详论之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阳明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。但头汗出,身无汗,剂颈而还,小便不利,渴引水浆者,此为瘀热在里,身必发黄,茵陈蒿汤主之。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,热外...
  • 6.癫狂失心

    都××,年三旬,得癫狂失心证。 病因 心郁生热,因热生痰,遂至癫狂失心。 证候 言语错乱,精神昏瞀,时或忿怒,时或狂歌,其心中犹似烦躁,夜不能寐,恒以手自挠其胸,盖自觉发闷也。问之亦不能答,观其身形似颇强壮,六脉滑实,两寸尤甚,一息五至。 诊断 人之元神在脑,识神在心,心脑息息相通,其神明自湛然长醒。生理学家谓心有四支血管通脑,此即神明往来于心脑...
  • 3.通结用葱白熨法

    治同前证。 大葱白(四斤,切作细丝) 干米醋(多备待用) 将葱白丝和醋炒至极热,分作两包,乘热熨脐上。凉则互换,不可间断。其凉者,仍可加醋少许,再炒热。 然炒葱时,醋之多少,须加斟酌。以炒成布包后,不至有汤为度。熨至六点钟,其结自开。 一孺子,年六岁。因食肉过多,不能消化,郁结肠中。大便不行者六七日,腹中胀满,按之硬如石,用一切通利药皆不效。为用此...
  • 9.太阳病大陷胸汤证

    又有痰气之凝结,不在心下而在胸中者。其凝结之痰气,填满于胸膈,至窒塞其肺中之呼吸几至停止者,此为结胸之险证,原非寻常药饵所能疗治。 《伤寒论》原文∶太阳病脉浮而动数。浮则为风,数则为热。动则为痛,数则为虚。头痛发热,微盗汗出,而反恶寒者,表未解也。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膈内拒痛,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短气躁烦,心中懊 ,阳气内陷,心下因硬,则为结胸,大陷胸汤主...
  • 6.秘红丹

    治肝郁多怒,胃郁气逆,致吐血、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,无论因凉因热,服之皆有捷效。 川大黄(一钱细末) 油肉桂(一钱细末) 生赭石(六钱细末) 上药三味,将大黄、肉桂末和匀,用赭石末煎汤送下。 一妇人,年近三旬,咳嗽痰中带血,剧时更大口吐血,常觉心中发热。其脉一分钟九十至,按之不实。 投以滋阴宁嗽降火之药数剂无效。因思此证,若用药专止其嗽,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