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101 秒,为您找到 594 个相关结果.
  • 消石(硝石)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芒消(《别录》)苦消,(甄权)焰消,(土宿)火消(《纲目》)地霜(《蜀本》)生消(《宋本》)北帝玄珠(〔志曰〕以其消化诸石,故名消石。初煎炼时有细芒,而状若朴消,故有芒消之号。不与朴消及《别录》芒消同类。〔宗奭曰〕消石是再煎炼时取去芒消凝结在下者,精英既去,但余滓如石而已。入药功力亦缓,惟能发烟火。〔权曰〕芒消一作苦消,言其味苦也...
  • 1354. 辣椒茄子熏治坐骨神经痛效果较佳

    配方及用法 :取隔年辣椒棵、茄子干燥棵(未经雨淋为最佳)等份,放入大锅内煮一小时左右。倒入脸盆内,人坐盆上边熏,用塑料薄膜围严,周围不要跑气,然后把从地里拾来的料姜石(要带刺的)放煤火中烧红,待水稍冷时放入盆内,可连续放两三块,水凉了可再热。如此每日3次,每次可换一二次辣椒、茄子棵。10日见效,一般病不重者,20日即愈。 百姓验证 :茹父,患坐骨神经痛年余...
  • 10.来复汤

    治寒温外感诸证,大病瘥后不能自复,寒热往来,虚汗淋漓;或但热不寒,汗出而热解,须臾又热又汗,目睛上窜,势危欲脱;或喘逆,或怔忡,或气虚不足以息,诸证若见一端,即宜急服。 萸肉(去净核,二两) 生龙骨(捣细,一两) 生牡蛎(捣细,一两) 生杭芍(六钱) 野台参(四钱) 甘草(蜜炙,二钱) 一人,年二十余,于孟冬得伤寒证,调治十余日,表里皆解。忽遍身发热,顿...
  • 神农本经名例

   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,主养命以应天,无毒,多服久服不伤人。欲轻身益气,不老延年者,本上经。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,主养性以应人,无毒有毒,斟酌其宜。欲遏病补虚羸者,本中经。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,主治病以应地,多毒,不可久服。欲除寒热邪气,破积聚愈疾者,本下经。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,法三百六十五度,一度应一日,以成一岁。倍其数,合七百三十名也。(〔陶弘景...
  • 有名未用

    《神农本经》(已下有名未用) 屈草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寒,无毒。主胸胁下痛,邪气,肠间寒热,阴痹。久服轻身益气耐老。〔《别录》曰〕生汉中川泽。五月采) 别羁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温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身重,四肢酸疼,寒历节痛。〔《别录》曰〕一名别枝。生蓝田川谷。二月、八月采。〔弘景曰〕方家时有用处,今亦绝矣) 《名医别录》(七十八种) 离楼草(〔...
  • 第二卷 序例

    药名同异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(凡三十六种)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目录 宋本草旧目录
  • 蚱蝉

    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蜩(音调)齐女(〔时珍曰〕按王充《论衡》云:蛴螬化腹蜟,腹蜟拆背出而为蝉。则是腹蜟者,育于腹也。蝉者,变化相禅也。蚱音窄,蝉声也。蜩,其音调也。崔豹《古今注》言:齐王后怨王而死,化为蝉,故蝉名齐女。此谬说也。按诗人美庄姜为齐侯之子,螓首蛾眉。螓亦蝉名,人隐其名,呼为齐女,义盖取此。其品甚多,详辨见下。 〖集解〗《别录》曰蚱蝉生杨...
  • 人参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人薓(音参。或省作蓡)黄参(《吴普》)血参(《别录》)人衔(《本经》)鬼盖(《本经》)神草(《别录》)土精(《别录》)地精(《广雅》)海腴 皱面还丹(《广雅》〔时珍曰〕人薓年深,浸渐长成者,根如人形,有神,故谓之人薓、神草。薓字从濅,亦浸渐之义。濅即浸字,后世因字文繁,遂以参星之字代之,从简便尔。然承误日久,亦不能变矣,惟张仲景《...
  • 丝瓜

    (《纲目》) 〖释名〗天丝瓜(《本事》)天罗(《事类合璧》)布瓜(同上)蛮瓜(《本事》)鱼鰦(〔时珍曰〕此瓜老则筋丝罗织,故有丝罗之名。昔人谓之鱼鰦,或云虞刺。始自南方来,故曰蛮瓜) 〖集解〗(〔时珍曰〕丝瓜,唐宋以前无闻,今南北皆有之,以为常蔬。二月下种,生苗引蔓,延树竹,或作棚架。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,有细毛刺,取汁可染绿。其茎有棱。六七月开黄花,五...
  • 凡例

    《神农本草》三卷,三百六十种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。梁·陶弘景增药一倍,随品附入。唐、宋重修,各有增附,或并或退,品目虽存,旧额淆混,义意俱失。今通列一十六部为纲,六十类为目,各以类从。三品书名,俱注各药之下,一览可知,免寻索也。 旧本玉、石、水、土混同,诸虫、鳞、介不别,或虫入木部,或木入草部,今名列为部,首以水、火,次之以土,水、火为万物之先,土为万物母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