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115 秒,为您找到 625 个相关结果.
  • 8.大便下血(二)

    高福亭,年三十六岁,胶济路警察委员,得大便下血证。 病因 冷时出外办公,寝于寒凉屋中,床衾又甚寒凉遂得斯证。 证候 每日下血数次,或全是血,或兼有大便,或多或少,其下时多在夜间,每觉腹中作疼,即须入厕,夜间恒苦不寐,其脉迟而芤,两尺尤不堪重按,病已二年余,服温补下元药则稍轻,然终不能除根,久之则身体渐觉羸弱。 诊断 此下焦虚寒太甚,其气化不能固摄...
  • 51.温病遗方

    《伤寒论》中原有温病,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,均名之为伤寒,未尝明指为温病也。况温病之原因各殊,或为风温,或为湿温,或为伏气成温,或为温热,受病之因既不同,治法即宜随证各异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,有谓当分上中下三焦施治者,皆非确当之论,斟酌再四,惟仍按《伤寒论》六经分治乃为近是。 太阳经有未觉感冒,身体忽然酸软,懒于动作,头不疼,肌肤不热,似稍畏风,舌似无...
  • 2.十全育真汤

    治虚劳,脉弦数细微,肌肤甲错,形体羸瘦,饮食不壮筋力,或自汗,或咳逆,或喘促,或寒热不时,或多梦纷纭,精气不固。 野台参(四钱) 生黄芪(四钱) 生山药(四钱) 知母(四钱) 玄参(四钱) 生龙骨(捣细,四钱) 生牡蛎(捣细,四钱) 丹参(二钱) 三棱(钱半) 莪术(钱半) 气分虚甚者,去三棱、莪术,加生鸡内金三钱;喘者倍山药,加牛蒡子三钱;汗多者,以白...
  • 26.三七解

    三七味苦微甘,性平(诸家多言性温,然单服其末数钱,未有觉温者),善化瘀血,又善止血妄行,为吐衄要药。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(凡用药强止其血者,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)。兼治二便下血,女子血崩,痢疾下血鲜红(宜与鸦胆子并用)久不愈,肠中腐烂,浸成溃疡,所下之痢色紫腥臭,杂以脂膜,此乃肠烂欲穿(三七能化腐生新,是以治之)。为其善化瘀血,故又善治女子癥瘕,...
  • 3.小便因寒闭塞

    石玉和,辽宁省公署护兵,年三十二岁,于仲冬得小便不通证。 病因 晚饭之后,食梨一颗,至夜站岗又受寒过甚,遂致小便不通。 证候 病初得时,先入西医院治疗。西医治以引溺管,小便通出,有顷小便复存蓄若干,西医又纳以橡皮引溺管,使久在其中有尿即通出。乃初虽稍利,继则小便仍不出,遂来院中(立达医院)求为诊治。其脉弦细沉微,不足四至,自言下焦疼甚且凉甚,知其小便...
  • 凡例

    《神农本草》三卷,三百六十种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。梁·陶弘景增药一倍,随品附入。唐、宋重修,各有增附,或并或退,品目虽存,旧额淆混,义意俱失。今通列一十六部为纲,六十类为目,各以类从。三品书名,俱注各药之下,一览可知,免寻索也。 旧本玉、石、水、土混同,诸虫、鳞、介不别,或虫入木部,或木入草部,今名列为部,首以水、火,次之以土,水、火为万物之先,土为万物母也...
  • 有名未用

    《神农本经》(已下有名未用) 屈草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寒,无毒。主胸胁下痛,邪气,肠间寒热,阴痹。久服轻身益气耐老。〔《别录》曰〕生汉中川泽。五月采) 别羁(〔《本经》曰〕味苦,微温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身重,四肢酸疼,寒历节痛。〔《别录》曰〕一名别枝。生蓝田川谷。二月、八月采。〔弘景曰〕方家时有用处,今亦绝矣) 《名医别录》(七十八种) 离楼草(〔...
  • 蚱蝉

    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蜩(音调)齐女(〔时珍曰〕按王充《论衡》云:蛴螬化腹蜟,腹蜟拆背出而为蝉。则是腹蜟者,育于腹也。蝉者,变化相禅也。蚱音窄,蝉声也。蜩,其音调也。崔豹《古今注》言:齐王后怨王而死,化为蝉,故蝉名齐女。此谬说也。按诗人美庄姜为齐侯之子,螓首蛾眉。螓亦蝉名,人隐其名,呼为齐女,义盖取此。其品甚多,详辨见下。 〖集解〗《别录》曰蚱蝉生杨...
  • 10.来复汤

    治寒温外感诸证,大病瘥后不能自复,寒热往来,虚汗淋漓;或但热不寒,汗出而热解,须臾又热又汗,目睛上窜,势危欲脱;或喘逆,或怔忡,或气虚不足以息,诸证若见一端,即宜急服。 萸肉(去净核,二两) 生龙骨(捣细,一两) 生牡蛎(捣细,一两) 生杭芍(六钱) 野台参(四钱) 甘草(蜜炙,二钱) 一人,年二十余,于孟冬得伤寒证,调治十余日,表里皆解。忽遍身发热,顿...
  • 赤箭(天麻)

    (《本经》上品)天麻(宋《开宝》) 校正:(天麻系宋本重出,今并为一) 〖释名〗赤箭芝(《药性》)独摇芝(《抱朴子》)定风草(《药性》)离母(《本经》)合离草(《抱朴子》)神草(《吴普》)鬼督邮(《本经》〔弘景曰〕赤箭亦是芝类。其茎如箭杆,赤色,叶生其端。根如大魁,又云如芋,有十二子为卫。有风不动,无风自摇。如此,亦非俗所见。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。又有鬼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