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07
秒,为您找到
116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白杨
115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独摇(〔宗奭曰〕木身似杨微白,故曰白杨,非如粉之白也。〔时珍曰〕郑樵《通志》言,白杨一名高飞,与栘杨同名。今俗通呼栘杨为白杨,且白杨亦因风独摇,故得同名也) 〖集解〗(〔恭曰〕白杨取叶圆大,蒂小,无风自动者。〔藏器曰〕白杨北土极多,人种墟墓间,树大皮白。其无风自动者,乃栘杨,非白杨也。〔颂曰〕今处处有之,北土尤多。株甚高大,叶圆如...
枫香脂
115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白胶香(〔时珍曰〕枫树枝弱善摇,故字从风。俗呼香枫。《金光明经》谓其香为须萨折罗婆香。〔颂曰〕《尔雅》谓枫为[木聂][木聂],言风至则[木聂][木聂]而鸣也。梵书谓之萨阇罗婆香) 〖集解〗(〔恭曰〕枫香脂,所在大山中皆有之。〔颂曰〕今南方及关陕甚多。树甚高大,似白杨。叶圆而作歧,有三角而香。二月有花,白色。乃连着实,大如鸭卵。八月...
辛夷
114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基本信息 二、主要功效 三、临床应用 四、使用注意 五、附图 原态 药材 辛夷是中药中一味具有散风寒、通鼻窍等功效的药材,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 一、基本信息 来源 :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、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。 别名 :又称木兰、木笔、望春等。 性味归经 :性温,味辛,归肺、胃经。 二、主要功效 ...
露蜂房
114
2024-11-09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〖释名〗蜂肠(《本经》)蜂[果力]([果力]与窠同)百穿并(《别录》)紫金沙 〖集解〗《别录》曰露蜂房生牂牁山谷。七月七日采,阴干。〔弘景曰〕此蜂房多在树木中及地中。今曰露蜂房,当用人家屋间及树枝间苞裹者。乃远举牂牁,未解所以。〔恭曰〕此房悬在树上得风露者。其蜂黄黑色,长寸许,螫马、牛及人,乃至欲死。非人家屋下小小蜂房也。〔韩保升曰〕此...
虎掌、天南星
113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虎掌《本经》下品)、天南星(宋《开宝》) 〖释名〗虎膏(《纲目》)鬼蒟蒻(《日华》。〔恭曰〕其根四畔有圆牙,看如虎掌,故有此名。〔颂曰〕天南星即本草虎掌也,小者名由跋。古方多用虎掌,不言天南星。南星近出唐人中风痰毒方中用之,乃后人采用,别立此名尔。〔时珍曰〕虎掌因叶形似之,非根也。南星因根圆白,形如老人星状,故名南星,即虎掌也。苏颂说甚明白。宋(《开宝》...
高良姜
113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校正:(并入《开宝本草》红豆蔻) 〖释名〗蛮姜(《纲目》)子名红豆蔻(〔时珍曰〕陶隐居言此姜始出高良郡,故得此名。按高良,即今高州也。汉为高凉县,吴改为郡。其山高而稍凉,因以为名,则高良当作高凉也)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出高良郡,二月、三月采根。形气与杜若相似,而叶如山姜。〔恭曰〕出岭南者,形大虚软,生江左者细紧,亦不甚辛,其实一也。今...
莎草、香附子
112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中品) 〖释名〗雀头香(《唐本》)草附子(《图经》)水香棱(《图经》)水巴戟(《图经》)水莎(《图经》)侯莎(《尔雅》)莎结(《图经》)夫须(《别录》)续根草(《图经》)地藾根(《图经》)地毛(《广雅》)〔时珍曰〕《别录》止云莎草,不言用苗用根。后世皆用其根,名香附子,而不知莎草之名也。其草可为笠及雨衣,疏而不沾,故字从草从沙。亦作蓑字,因其为衣...
独活
111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独活别名众多,常见的有胡王使者、独摇草、独滑、长生草、川独活、肉独活、巴东独活、大活、山大活、玉活等。 二、入药部位 独活是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...
驴
111
2024-11-10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唐本草》) 〖释名〗〔时珍曰〕驴,胪也。胪,腹前也。马力在膊,驴力在胪也。 〖集解〗〔时珍曰〕驴,长颊广额,磔耳修尾,夜鸣应更,性善驮负。有褐、黑、白三色,入药以黑者为良。女直、辽东出野驴,似驴而色驳,鬃尾长,骨骼大,食之功与驴同。西土出山驴,有角如羚羊,详羚羊下。东海岛中出海驴,能入水不濡。又有海马、海牛、海猪、海獾等物,其皮皆供用。〔藏器曰〕海驴...
甘蕉
111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下品) 〖释名〗芭蕉(《衍义》)天苴(《史记注》)芭苴(〔时珍曰〕按:陆佃《埤雅》云:蕉不落叶,一叶舒则一叶焦,故谓之蕉。俗谓干物为巴,巴亦蕉意也。《稽圣赋》云:竹布实而根苦,蕉舒花而株槁。芭苴乃蕉之音转也。蜀人谓之天苴。曹叔雅《异物志》云:芭蕉结实,其皮赤如火,其肉甜如蜜,四五枚可饱人,而滋味常在牙齿间,故名甘蕉) 〖集解〗〔弘景曰〕甘蕉本出...
1..
«
5
6
7
8
»
.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