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19
秒,为您找到
628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天冬
293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一、别名 天冬又称天门冬、天文冬、肥天冬、大天冬、润天冬、鲜天冬、朱天冬、明天冬、天冬草、倪铃、丝冬、赶条蛇、多仔婆 ...
7.升麻黄汤
288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治小便滴沥不通,偶因呕吐咳逆,或侧卧欠伸,可通少许,此转胞也。用升提药,提其胞而转正之,胞系不了戾,小便自利。 生黄芪(五钱) 当归(四钱) 升麻(二钱) 柴胡(二钱) 一妇人,产后小便不利,遣人询方。俾用生化汤加白芍,治之不效,复来询方。言有时恶心呕吐,小便可通少许。愚恍悟曰,此必因产时努力太过,或撑挤太甚,以致胞系了戾,是以小便不通。恶心呕吐,则气机...
原序
284
2024-10-16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纪称望龙光,知古剑;觇宝气,辨明珠。故萍实商羊,非天明莫洞。厥后博物称华,辨字称康,析宝玉称倚顿,亦仅仅晨星耳。楚蕲阳李君东璧,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,留饮数日。予窥其人,晬然貌也,癯然身也,津津然谈议也,真北斗以南一人。解其装,无长物,有《本草纲目》数十卷。谓予曰:时珍,荆楚鄙人也,幼多赢疾,质成钝椎,长耽典籍,若啖蔗饴。遂渔猎群书,搜罗百氏,凡子史经传,声韵...
姜黄
284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姜黄又称郁金、宝鼎香、黄姜、毛姜黄、片姜黄 等,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 二、入药部位 为姜科植物姜...
莲藕
283
2024-11-05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其根藕(《尔雅》)其实莲(同上)其茎叶荷(〔韩保升曰〕藕生水中,其叶名荷。按《尔雅》云:荷,芙蕖。其茎茄,其叶蕸,其本蔤,其华菡萏,其实莲,其根藕,其中菂,菂中薏。邢昺注云:芙蕖,总名也,别名芙蓉,江东人呼为荷。菡萏,莲花也。菂,莲实也。薏,菂中青心也。郭璞注云:蔤乃茎下白蒻在泥中者。莲乃房也。菂乃子也。薏乃中心苦薏也。江东人呼荷...
茯苓
280
2024-11-0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赤茯苓 〖主治〗破结气。(甄权)泻心、小肠、膀胱湿热,利窍行水。(时珍) 茯苓皮 〖主治〗水肿肤胀,开水道,开腠理。(时珍) 〖发明〗(〔弘景曰〕茯苓白色者补,赤色者利。俗用甚多,仙方服食亦为至要。云其通神而致灵,和魂而炼魄,利窍而益肌,厚肠而开心,调营而理卫,上品仙药也。善能断谷不饥。〔宗奭曰〕茯苓行水之功多,益心脾不可缺也。〔元素曰〕茯苓赤泻白补...
假苏
276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中品) 校正:(自菜部移入此) 〖释名〗姜芥(《别录》)荆芥(《吴普》)鼠蓂(《本经》〔弘景曰〕假苏方药不复用。〔恭曰〕此即菜中荆芥也,姜芥声讹尔。先居草部,今录入菜部。〔士良曰〕荆芥《本草》呼为假苏。假苏又别是一物,叶锐,多野生,以香气似苏,故呼为苏。〔颂曰〕医官陈巽言,江左人,谓假苏、荆芥实两物,苏恭以《本草》一名姜芥,荆姜声讹,谓为荆芥,...
牵牛子
273
2024-10-18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别录》下品) 〖释名〗黑丑(《纲目》)草金铃(《炮炙论》)盆甑草(《纲目》)狗耳草(《救荒》〔弘景曰〕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,故以名之。〔时珍曰〕近人隐其名为黑丑,白者为白丑,盖以丑属牛也。金铃象子形,盆甑、狗耳象叶形。段成式(《酉阳杂俎》)云,盆甑草蔓如薯蓣,结实后断之,状如盆甑是矣) 〖集解〗〔弘景曰〕牵牛作藤生花,状如扁豆,黄色。子作小房,实黑...
地黄
272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芐(音户)芑(音起)地髓(《本经》。《大明》曰〕生者以水浸验之。浮者名天黄,半浮半沉者名人黄,沉者名地黄。入药沉者为佳,半沉者次之,浮者不堪。〔时珍曰〕《尔雅》云:芐,地黄。郭璞云,江东呼为芐。罗愿云:芐以沉下者珍为贵,故字从下) 〖集解〗〔《别录》曰〕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者佳,二月、八月采根阴干。〔弘景曰〕咸阳即长安也。生渭城者...
5.加味苓桂术甘汤
271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治水肿小便不利,其脉沉迟无力,自觉寒凉者。 于术(三钱) 桂枝尖(二钱) 茯苓片(二钱) 甘草(一钱) 干姜(三钱) 人参(三钱) 乌附子(二钱) 威灵仙(一钱五分) 肿满之证,忌用甘草,以其性近壅滞也。惟与茯苓同用,转能泻湿满,故方中未将甘草减去。若肿胀甚剧,恐其壅滞者,去之亦可。 服药数剂后,小便微利,其脉沉迟如故者,用此汤送服生硫黄末四五厘。若不...
1..
«
7
8
9
10
»
..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