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73
秒,为您找到
136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48. 我用盐灸法治愈痢病患者不计其数
170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人患痢疾时,若转为慢性痢疾,请试用盐灸疗法 ,既省钱又省力。我利用此法,数年来治愈此病患者不计其数,这里献给大家,遇有此病,不妨一试。 方法 :取食盐1克左右,放人神厥(肚脐)凹陷处,再滴入2~3滴温开水,使盐湿润后,用火罐灸(拔)之。若无火罐,可用二号茶缸代替,为加大杯的拔力,用水涂杯口一圈拔之,不亚于火罐。拔火罐时,为避免火烧肚皮之苦,可把火具做成灯座...
茺蔚
168
2024-10-17
《本草纲目·明·李时珍》
(《本经》上品) 〖释名〗益母(《本经》)益明(《本经》)贞蔚(《别录》)蓷(《尔雅》。音推)野天麻(《会编》)猪麻(《纲目》)火杴(《本经》)郁臭草(《图经》)苦低草(《图经》)夏枯草(《外台》)土质汗(《纲目》。〔时珍曰〕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,故名茺蔚。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,故有益母之称。其茎方类麻,故谓之野天麻。俗呼为猪麻,猪喜食之也。夏至后即枯,故...
50. 用本方治愈泻痢患者数百人
167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抗日战争时期,我求学于福建沙县,曾患痢疾,日泻数十次,致体瘦如柴,步履艰难。幸得一老师珍存的治痢疾验方,就方抓药,一剂服之,顿见痢止,霍然而愈。嗣后同学亲朋纷纷来取良方,五十余年来,以此药方治愈痢泻症者不下数百例。现将此方抄录如下: 1)腹痛有风时 :当归5克,藿香3克,槟榔3克,茯苓6克,地榆5克,薄荷3克,车前子9克,萝卜子9克,甘草3克,陈皮3克,黄...
萹蓄
162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禁忌人群 配伍禁忌 饮食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性状鉴别 混淆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一、别名 萹蓄又称扁竹、地萹蓄、扁竹草、竹节草 等,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称谓,如“萹蓄草”...
83. 地锦草治菌痢治愈率很高
160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解放军一0四医院采用地锦草浸膏治疗细菌性痢疾 ,一次服用60毫升,治愈率达83.9%,二次服用,治愈率达96%以上。 细菌性痢疾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,这种病发病快,传染性强,患者一天拉脓便血数次,并伴有发烧、肚痛等症状。过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药品,疗程长,副作用多。现在一0四医院把地锦草熬成糖浆,针对不同病人,运用短程疗法,让病人一次服用30~60毫升,1...
81. 鱼腥草治痢疾效果也很好
160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夏秋时节,人们因气候火势、饮食不洁,易患痢疾,轻者健康受损,重者危及生命。患了痢疾采用鱼腥草(侧耳根)治疗,效果良好。 配方及用法 :取新鲜鱼腥草一小把,洗净晾干,用木棍捣烂,放入洗净拧干的纱布或毛巾中包好,拧汁服用。白痢在汁中加适量白糖,红痢在汁中加适量红糖,3小时服1次,连服3次见效。 平日就餐时,用鲜鱼腥草调料凉拌食用,可消胀化食,预防腹泻和痢疾病...
14. 八月炸
159
2024-03-25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(第二版)》
别名 狗腰藤、八月瓜、八月扎、预知子、腊瓜。 来源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(Thunb.) Koidz. var.australis (Diels) Rehd. 和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(Thunb.) Koidz. 的果实,其根亦可入药。 形态特征 1.白木通 落叶或半常绿木质藤本...
苦参
158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饮片 一、别名 苦参别名苦骨、川参。 二、入药部位 苦参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。 三、性味归经 性味 :味苦,性寒。 归经 :归心、...
1883. 灵灰散治扁平疣21例均痊愈且不留痕迹
156
2024-09-22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主治 :疥癣湿疮、软疣、扁平疣。 配方及用法 :威灵仙50克,生桑枝120克,生石灰50克。将威灵仙加水800毫升浸泡2小时后用文火煎至200~300毫升,桑枝烧成灰研末,然后把桑枝灰、石灰混合威灵仙煎液摇匀备用。每日擦3~4次。 按语 :威灵仙能解毒消炎,有抗痛风及抗组织胺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。桑枝灰性味苦平无毒,功用祛风湿,能治...
3.痢疾(二)
154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郑耀先,枣强人,年五旬,在天津一区为私塾教员,于孟秋得下痢证。 病因 连日劳心过度,心中有热,多食瓜果,遂至病痢。 证候 腹疼后重,下痢赤白参半,一日夜七八次,其脉左部弦而有力,右部浮而濡,重按不实,病已八日,饮食减少,肢体酸软。 诊断 证脉合参,当系肝胆因劳心生热,脾胃因生冷有伤,冷热相搏,遂致成痢。当清其肝胆之热,兼顾其脾胃之虚。 处方 ...
1..
«
7
8
9
10
»
..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