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分类
发现
榜单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在线中医辞典
本次搜索耗时
0.149
秒,为您找到
120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47. 用陈年水芋头柄治痢特灵
128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我小时候常患痢疾,拉肚子,求医治疗效果不佳。后经老人介绍此验方,果然立竿见影,1剂即愈,从未再发。 配方及用法 :陈年水芋头柄(即叶秆,农家常割来晒干,隔年再吃)一把,腊肉100克,加三碗水熬制一碗即可。然后加红糖,连汤带药食完,当天即愈。 注意 :水芋头柄陈一年为好。腊肉如不腐烂,二年最好。如无腊肉,只用水芋头柄亦可。 荐方单位:湖北黄陂研子梳店木兰...
81. 鱼腥草治痢疾效果也很好
127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夏秋时节,人们因气候火势、饮食不洁,易患痢疾,轻者健康受损,重者危及生命。患了痢疾采用鱼腥草(侧耳根)治疗,效果良好。 配方及用法 :取新鲜鱼腥草一小把,洗净晾干,用木棍捣烂,放入洗净拧干的纱布或毛巾中包好,拧汁服用。白痢在汁中加适量白糖,红痢在汁中加适量红糖,3小时服1次,连服3次见效。 平日就餐时,用鲜鱼腥草调料凉拌食用,可消胀化食,预防腹泻和痢疾病...
薤白
126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功效与作用 二、使用禁忌 三、用法用量 四、附图 原态 药材 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,是传统中药材,具有通阳散结、行气导滞等功效,但需注意禁忌人群与配伍禁忌,以下为详细介绍: 一、功效与作用 通阳散结 主治胸痹心痛 :薤白辛散温通,能驱散胸中寒凝之邪,促进气血流通,缓解因胸阳不振、寒痰阻滞引发的胸闷、胸痛...
仙鹤草
126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别名 二、入药部位 三、性味归经 四、功效主治 五、相关配伍 六、用法用量 七、使用禁忌 八、炮制 九、鉴别 十、贮藏 十一、附图 原态 药材 饮片 一、别名 仙鹤草也叫龙牙草。 二、入药部位 仙鹤草的入药部位是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。 三、性味归经 仙鹤草性味苦、涩,平(部分资料显...
18.芍药解
125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芍药味苦微酸,性凉多液(单煮之其汁甚浓)。善滋阴养血,退热除烦,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,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。为其味酸,故能入肝以生肝血;为其味苦,故能入胆而益胆汁;为其味酸而兼苦,且又性凉,又善泻肝胆之热,以除痢疾后重(痢后重者,皆因肝胆之火下迫),疗目疾肿疼(肝开窍于目)。与当归、地黄同用,则生新血;与桃仁、红花同用,则消瘀血;与甘草同用...
83. 地锦草治菌痢治愈率很高
124
2024-05-05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解放军一0四医院采用地锦草浸膏治疗细菌性痢疾 ,一次服用60毫升,治愈率达83.9%,二次服用,治愈率达96%以上。 细菌性痢疾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,这种病发病快,传染性强,患者一天拉脓便血数次,并伴有发烧、肚痛等症状。过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药品,疗程长,副作用多。现在一0四医院把地锦草熬成糖浆,针对不同病人,运用短程疗法,让病人一次服用30~60毫升,1...
50. 用本方治愈泻痢患者数百人
123
2024-05-03
《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·史书达》
抗日战争时期,我求学于福建沙县,曾患痢疾,日泻数十次,致体瘦如柴,步履艰难。幸得一老师珍存的治痢疾验方,就方抓药,一剂服之,顿见痢止,霍然而愈。嗣后同学亲朋纷纷来取良方,五十余年来,以此药方治愈痢泻症者不下数百例。现将此方抄录如下: 1)腹痛有风时 :当归5克,藿香3克,槟榔3克,茯苓6克,地榆5克,薄荷3克,车前子9克,萝卜子9克,甘草3克,陈皮3克,黄...
白扁豆
121
2024-11-11
《中药》
一、药性与归经 二、核心功效 三、临床应用 四、配伍应用 五、使用禁忌 六、附图 药材 白扁豆是中药中具有健脾化湿、和中解毒功效的药材,主治脾虚泄泻、暑湿吐泻等症,但阴虚内热、气滞腹胀者需慎用。以下从药性、功效、临床应用、配伍、禁忌等方面展开介绍: 一、药性与归经 性味 :味甘,性微温。 归经 :归脾、胃经。 药性...
(1)外伤甚重救急方
121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〔神授普济五行妙化丹〕 治外伤甚重,其人呼息已停,或因惊吓而猝然罔觉,甚至气息已断,急用此丹一厘,点大眼角,男左女右;再用三分,以开水吞服。其不知服者,开水冲药灌之,须臾即可苏醒。并治一切暴病、霍乱、痧证、小儿痉痫、火眼、牙疳、红白痢疾等证,皆效,爰录其方于下。 火硝(八两) 皂矾(二两) 明雄黄(一两) 辰砂(三钱) 真梅片(二钱) 共为极细末,瓶贮...
21.朴硝、硝石解
119
2024-03-24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清·张锡纯》
朴硝味咸,微苦,性寒,禀天地寒水之气以结晶,水能胜火,寒能胜热,为心火炽盛有实热者之要药。疗心热生痰,精神迷乱,五心潮热,烦躁不眠。且咸能软坚,其性又善消,故能通大便燥结,化一切瘀滞。咸入血分,故又善消瘀血,治妊妇胎殇未下。外用化水点眼,或煎汤熏洗,能明目消翳,愈目疾红肿。《本经》谓炼服可以养生,所谓炼者,如法制为玄明粉,则其性尤良也。然今时之玄明粉,鲜有如...
1..
«
7
8
9
10
»
.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