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中医辞典 本次搜索耗时 0.098 秒,为您找到 272 个相关结果.
  • 5.镇肝熄风汤

    治内中风证(亦名类中风,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),其脉弦长有力(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),或上盛下虚,头目时常眩晕,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,或目胀耳鸣,或心中烦热,或时常噫气,或肢体渐觉不利,或口眼渐形歪斜,或面色如醉,甚或眩晕,至于颠仆,昏不知人,移时始醒,或醒后不能复原,精神短少,或肢体痿废,或成偏枯。 怀牛膝(一两) 生赭石(轧细,一两) 生龙骨(捣碎,五钱) ...
  • 73.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

    黄疸之证,中说谓脾受湿热,西说谓胆汁滥行,究之二说原可沟通也。黄疸之载于方书者,原有内伤、外感两种,试先以内伤者言之。内伤黄疸,身无热而发黄,其来以渐,先小便黄,继则眼黄,继则周身皆黄,饮食减少,大便色白,恒多闭塞,乃脾土伤湿(不必有热)而累及胆与小肠也。盖人身之气化由中焦而升降,脾土受湿,升降不能自如以敷布其气化,而肝胆之气化遂因之湮瘀(黄坤载谓肝胆之升降...
  • 1.石膏解

    石膏之质,中含硫氧,是以凉而能散,有透表解肌之力,外感有实热者,放胆用之直胜金丹。《神农本经》谓其微寒,则性非大寒可知。且谓其宜于产乳,其性尤纯良可知。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,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(点豆腐者必煅用,取其能收敛也),以治外感有实热者,竟将其痰火敛住,凝结不散,用至一两即足伤人,是变金丹为鸩毒也。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,流俗之见,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...
  • 618. 车前止泻汤止泻效果颇佳

    主治 :急性腹泻不止症。 配方及用法 :白术15克,车前子9克。将车前子用细纱布包好,用白术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,去渣温服,每日2次。 按语 :方中白术健脾利湿,车前子利水通小便。小便通则清浊分,大便干则泻自止。我在临床上运用此秘方治愈多人,特别是小儿腹泻,剂量适当减少,用之效果颇佳。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次患了暴泻,请遍京城名医,均不见效,元气大...
  • 9.寿胎丸

    治滑胎。 菟丝子(炒熟,四两) 桑寄生(二两) 川续断(二两) 真阿胶(二两) 上药将前三味轧细,水化阿胶和为丸,一分重(干足一分)。每服二十丸,开水送下,日再服。气虚者,加人参二两,大气陷者,加生黄芪三两(大气下陷证详第四卷升陷汤下),食少者加炒白术二两。凉者,加炒补骨脂二两,热者,加生地二两。 菟丝无根,蔓延草木之上,而草木为之不茂,其善吸他物之气...
  • 8.曲直汤

    治肝虚腿疼,左部脉微弱者。 萸肉(去净核,一两) 知母(六钱) 生明乳香(三钱) 生明没药(三钱) 当归(三钱) 丹参(三钱) 服药数剂后,左脉仍不起者,可加续断三钱,或更加生黄芪三钱,以助气分亦可。觉凉者,可减知母。 脾虚可令人腿疼,前方已详其理,深于医学者大抵皆能知之。至肝虚可令人腿疼,方书罕言,即深于医学者,亦恒不知。曾治一人,年三十许,当大怒之...
  • 2.诊余随笔

    西人谓:胆汁渗入十二指肠,能助小肠消化食物。此理《内经》未尝言之,似为中医疏忽之处,不知后世名医曾言之矣。吴鞠通《医医病书》曰:胆无出路,借小肠以为出路。此非谓胆汁能入小肠乎?至于胆汁能化食之说,中医书中亦早寓其理。《神农本经》之论柴胡也,谓:能去肠胃中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。夫柴胡为少阳胆经之主药,而其功效多见于肠胃者,为其善理肝胆,使胆汁流通...
  • 86.详论猩红热治法

    自入夏以来,各处发生猩红热,互相传染。天气炎热而病益加多加剧,治不如法,恒至不救。夫猩红热非他,即痧疹而兼温病也。尝实验痧疹之证,如不兼温病,其将出未出之先,不过微有寒热,或头微疼,或眼胞微肿,或肢体微酸懒,或食欲不振。其疹既出之后,其表里虽俱觉发热,而实无炽盛之剧热。治之者始终投以清表(痧疹始终宜用表药,然宜表以辛凉,不宜表以温热)解毒之剂,无不愈者。即或...
  • 历代诸家本草

    神农本草经〔掌禹锡曰〕旧说《本草经》三卷,神农所作,而不经见,汉书《艺文志》亦无录焉。汉平帝纪云:元始五年,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,轺传遣诣京师。楼护传称: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。本草之名盖见于此。唐李世等以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,推以为始。又疑所载郡县有后汉地名,似张机、华佗辈所为,皆不然也。按淮南子云:神农尝百草之滋味,一日而七十毒。由是医方兴焉。盖...
  •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

    〔时珍曰〕自陶弘景以下,唐、宋诸本草引用医书,凡八十四家,而唐慎微居多。时珍今所引,除旧本外,凡二百七十六家。 黄帝素问(王冰注) 唐玄宗开元广济方 天宝单方图 唐德宗贞元广利方 太仓公方 宋太宗太平圣惠方 扁鹊方(三卷) 张仲景金匮玉函方 华佗方(十卷) 张仲景伤寒论(成无己注) 支太医方 张文仲随身备急方 徐文伯方 初虞世古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