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,为临床常用中药材,具有养血敛阴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等功效,但需注意配伍禁忌与特殊人群用药安全,以下为具体分析:

一、功效与作用

  1. 养血敛阴

    • 白芍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,可改善肝血亏虚所致的面色苍白、眩晕心悸、月经不调、崩中漏下等症状。常与熟地、当归配伍,增强补血调经之力。
  2. 柔肝止痛

    • 通过养血柔肝而止痛,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、四肢挛急疼痛。配伍柴胡、当归等治疗血虚肝郁胁痛,或与甘草配伍缓解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。
  3. 平抑肝阳

    • 养血敛阴以平抑肝阳,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。常与生地、牛膝、代赭石等配伍,如建瓴汤。
  4. 敛阴止汗

    • 敛阴和营以止汗,适用于外感风寒、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,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;亦可用于阴虚盗汗,与龙骨、浮小麦配伍收敛阴止汗。

二、用法用量

  1. 常规用量

    • 内服煎汤5-12克,或入丸散。大剂量可用至15-30克,具体需根据病情调整。平肝阳宜生用,养肝柔肝宜炒用。
  2. 特殊剂型

    • 酒白芍:经黄酒炮制后,增强活血通络作用,适用于血虚兼寒凝者。

    • 炒白芍:炒制后缓和对胃的刺激性,适用于脾胃虚弱者。

三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虚寒体质者:白芍性微寒,外感风寒、内伤生冷、脾胃虚寒、肾阳虚衰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。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、气虚自汗、阳虚汗出者忌用。

    • 特殊生理状态者: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,昏迷患者忌用,婴幼儿、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:对白芍过敏者禁用,可能出现皮疹、瘙痒等不良反应。

  2. 配伍禁忌

    • 十八反:恶芒硝、石斛,畏鳖甲、小蓟,反藜芦,不可同用。

    • 药物相互作用

      • 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,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。

      • 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,药效累加增加毒性。

      • 与肝素、华法林、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。

      • 茶碱可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,不宜同用。

  3. 其他禁忌

    • 白芍酸寒收敛,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、疹子忌用。

四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白芍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白芍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白芍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