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前胡别名有白花前胡、鸡脚前胡、官前胡、山独活等。不同地区或不同品种的前胡可能存在一些地方性称呼,但白花前胡是较为常用的别名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前胡的入药部位为其干燥根。一般在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、辛,微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肺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降气化痰,散风清热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痰热咳喘: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、色黄质稠、胸闷气喘等症。

    • 风热咳嗽:治疗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、咽痒、发热等。

    • 鼻塞流涕:对风热感冒所致的鼻塞、流涕、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配伍桑叶、菊花:用于外感风热、咳嗽痰多者,可增强疏散风热、宣肺止咳之力。

  • 配伍杏仁、贝母:治疗痰热咳喘、咳痰黄稠,能加强清热化痰、止咳平喘之效。

  • 配伍薄荷、牛蒡子:适用于风热感冒、咽喉肿痛,可疏散风热、利咽解毒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服,一般用量为6~10g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阴虚咳嗽、寒饮咳嗽患者慎用:前胡性微寒,具有清热化痰之功,阴虚咳嗽或寒饮咳嗽患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。

  • 不宜与藜芦同用:根据中药“十八反”理论,前胡与藜芦存在配伍禁忌,二者同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净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晒干。

  • 炮制作用:生品长于散风清热,降气化痰,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喘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

    • 白花前胡: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、圆锥形或纺锤形,稍扭曲,下部常有分枝,长3~15cm,直径1~2cm。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,根头部多有茎痕和纤维状叶鞘残基,上端有密集的细环纹,下部有纵沟、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。质较柔软,干者质硬,可折断,断面不整齐,淡黄白色,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,形成层环纹棕色,射线放射状。气芳香,味微苦、辛。

    • 紫花前胡:根呈圆锥形,下部常有分枝,长7~25cm或更长,直径0.8~2cm。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,有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皮孔。根头部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,皮部较窄,散有少数黄色油点,形成层环纹明显,射线放射状。气芳香,味微苦、辛。

  • 显微鉴别:可观察其横切面特征,如木栓层、皮层、韧皮部、木质部等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,以及油管的分布情况等。

  • 理化鉴别:利用薄层色谱法等方法,对前胡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,如检测白花前胡甲素、白花前胡乙素等成分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置阴凉干燥处:前胡应储存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良好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,以防发霉、虫蛀。

  • 防潮防蛀:可采取密封包装或与防潮剂、防虫剂同放等措施,以保持药材质量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前胡-原态.jpg

饮片

中药-前胡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