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瓜蒌的别名包括栝楼果臝天瓜地楼泽巨泽冶王菩药瓜吊瓜等。这些别名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区或历史文献中的称呼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瓜蒌的入药部位主要包括:

  • 果实(全瓜蒌):成熟果实入药,具有清热化痰、宽胸散结、润肠通便等功效。

  • 果皮(瓜蒌皮):果实的干燥外皮,长于清肺化痰、宽胸理气。

  • 种子(瓜蒌仁):成熟种子入药,具有润肺化痰、滑肠通便的作用。

  • (天花粉):干燥根入药,具有清热生津、消肿排脓的功效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、微苦,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瓜蒌的主要功效与主治包括:

  1. 清热化痰:用于肺热咳嗽、痰黄黏稠、胸痹心痛等症。

  2. 宽胸散结:用于胸膈满闷、胸痹心痛、结胸痞满等症。

  3. 润肠通便:用于肠燥便秘、大便秘结等症。

  4. 消肿排脓:用于乳痈、肺痈、肠痈等症。

  5. 清热生津:天花粉(根)用于热病口渴、消渴症(糖尿病)等症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瓜蒌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,以增强疗效:

  1. 配伍黄芩:清热化痰,用于肺热咳喘、痰多胸闷。

  2. 配伍薤白:通阳散结,用于胸痹心痛、胸闷气短(如冠心病、心绞痛)。

  3. 配伍半夏:化痰散结,用于痰气互结导致的胸脘痞闷、梅核气等症。

  4. 配伍火麻仁:润肠通便,用于肠燥便秘、排便不畅。

  5. 配伍蒲公英: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,用于乳痈肿痛(乳腺炎初期)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瓜蒌的用法用量需根据具体病症和用药部位调整:

  • 全瓜蒌:常用9-15克,水煎服。

  • 瓜蒌皮:多用6-12克。

  • 瓜蒌仁:常用9-15克,需捣碎后煎煮。

  • 天花粉:常用10-15克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瓜蒌的使用需注意以下禁忌:

  1. 脾胃虚寒者慎用:瓜蒌性寒,可能加重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

  2. 过敏者禁用:对瓜蒌过敏者不宜服用,以免引起咳嗽、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。

  3.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:瓜蒌属于“十八反”范畴,不能与川乌、草乌、制川乌等乌头类药材同用,否则可能引起药物中毒。

  4. 孕妇慎用:瓜蒌性寒,孕妇使用需谨慎,以免影响胎儿。

八、炮制

瓜蒌的炮制方法包括:

  1. 洗净切块:将瓜蒌洗净,切成小块或片状。

  2. 炒制:放入炒锅中,以文火加热,翻炒至表面微黄,内部呈现透明状,取出晾凉。

  3. 蜜炙:将蜂蜜与适量的水混合,将瓜蒌切片后放入蜂蜜水中浸泡,使其充分吸收蜜液,取出后置于文火烘干或晒干。

  4. 盐炙:将食盐溶解于适量的水中,瓜蒌切片后放入盐水中浸润,取出后进行文火烘干或晒干。

  5. 酒炙:将黄酒与少量水混合,瓜蒌切片后放入酒水中浸泡,取出后低温烘干或晒干。

九、鉴别

瓜蒌的鉴别要点包括:

  1. 性状

    • 全瓜蒌: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,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,皱缩或较光滑,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,基部略尖,具残存的果梗。

    • 瓜蒌皮:常切成2至数瓣,边缘向内卷曲,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,皱缩,内表面黄白色。

    • 瓜蒌仁:呈扁平椭圆形,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,平滑,沿边缘有1圈沟纹。

  2. 显微鉴别: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其组织结构,如种皮细胞、石细胞等。

  3. 理化鉴别:可通过薄层色谱法等方法检测其化学成分。

十、贮藏

瓜蒌的贮藏方法包括:

  1. 密封保存:将瓜蒌置于干燥、密封的容器中,避免受潮。

  2. 避光保存:避免阳光直射,以免影响药材质量。

  3. 防虫防蛀:可放入适量的干燥剂或防虫剂,防止虫蛀。

  4. 冷藏保存:在高温高湿地区,可考虑冷藏保存,延长保质期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瓜蒌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瓜蒌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