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菀(Aster tataricus L. f.),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

别称

青菀《吴普本草》,紫《别录》,返魂草根、夜牵牛《斗门方》,紫菀茸《本草述》,关公须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

性味

苦,温。

功能主治

温肺,下气,消痰,止咳。治风寒咳嗽气喘,虚劳咳吐脓血,喉痹,小便不利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,0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
药理作用

祛痰作用

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,下气,消痰、止咳嗽的功能。实验表明,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;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。

抗菌作用

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、变形菌、伤寒杆菌、副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;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。

抗病毒作用

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。 抑制肿瘤的作用: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;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。

毒性

紫菀皂甙有溶血作用,制剂不宜静脉注射。

附图

原态

中药-紫菀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紫菀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紫菀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