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麦冬的别名包括麦门冬、沿阶草、寸冬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麦冬的入药部位为干燥块根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微苦,微寒。
归经:归心、肺、胃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
- 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
主治:
肺燥干咳,阴虚痨嗽,喉痹咽痛。
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肠燥便秘。
心烦失眠,心阴虚有热之心悸、怔忡。
五、相关配伍
麦冬+沙参、玉竹:用于肺胃阴虚之燥咳、咽干口渴等。
麦冬+生地、玄参:用于热病伤津之烦热、口渴、咽干等。
麦冬+人参、五味子(生脉散):用于气阴两虚之心悸、气短、脉虚等。
麦冬+酸枣仁、柏子仁: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~12克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,或煎汤涂擦。
七、使用禁忌
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。
外感风寒咳嗽或痰湿咳嗽者不宜使用。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忌与鲫鱼同食,以免引起不良反应。
八、炮制
净制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轧扁,干燥。
朱砂拌麦冬:取净麦冬片,喷少许清水拌匀,加入朱砂细粉,拌匀,晾干。
- 作用:增强清心安神之效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
川麦冬:呈纺锤形,两端略尖,长1.5~3厘米,直径0.3~0.6厘米。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,有细纵纹。质柔韧,断面黄白色,半透明,中柱细小。气微香,味甘、微苦。
杭麦冬:呈纺锤形,较瘦长,中部直径约0.4厘米。表面黄白色,半透明。质柔韧,干后较硬,断面角质样,中柱细小。气微香,味淡,嚼之有黏性。
显微鉴别:
- 表皮细胞1列或脱落,根被为3~5列木化细胞。皮层宽广,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。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,木化,有通道细胞。中柱较小,韧皮部束16~22个,木质部由导管、管胞、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。髓小,薄壁细胞类圆形。
十、贮藏
贮藏条件: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最佳方法:
分装密封冷冻:将干麦冬分成小份,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室,可长时间保持其新鲜度。
密封冷藏:若条件有限,也可选择冷藏保存,但需注意在1年内食用完,以确保药效不流失。
干燥处理:储存前要确保麦冬干燥,若感觉潮湿,可用微波炉短暂烘干,再密封保存。
十一、附图
原态
药材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。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