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猪苓在中药领域有多种别名,如豕零、猳猪屎、豕橐、野猪食、猪屎苓、地乌桃等。这些别名反映了猪苓在民间使用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猪苓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菌核。菌核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营养储存器官,具有药用价值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、淡,平。

  • 归经:归肾、膀胱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利水渗湿。

  • 主治:用于小便不利,水肿,泄泻,淋浊,带下等症。猪苓能促进体内水湿的排出,改善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配伍茯苓:增强利水渗湿之力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
  • 配伍泽泻:协同利水,治疗湿热淋证、水肿胀满等。

  • 配伍白术:健脾利水,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水肿、泄泻等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6~12克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无水湿者忌服:猪苓利水渗湿作用较强,无水湿症状者不宜使用,以免耗伤津液。

  • 小便过多者禁用:猪苓能增加尿量,小便过多者使用可能加重症状。

  • 孕妇慎用:猪苓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,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八、炮制

猪苓的炮制方法主要是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炮制后的猪苓更易于煎出有效成分,提高药效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:猪苓呈条形、类圆形或扁块状,有的有分枝,表面黑色、灰黑色或棕黑色,皱缩或有瘤状突起。体轻,质硬,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,略呈颗粒状。气微,味淡。

  • 显微鉴别:打粉水合氯醛透化后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细小菌丝及众多结晶体,结晶体呈正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。

十、贮藏

猪苓应贮藏于通风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在贮藏过程中,应注意检查猪苓的质量,如有霉变、虫蛀等情况应及时处理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猪苓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猪苓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