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百部的别名众多,常见的有百部根、白并、玉箫、箭杆、嗽药、百条根、野天门冬、百奶、九丛根、九虫根、一窝虎、九十九条根、山百根、牛虱鬼、药虱药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百部的入药部位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、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味甘、苦,性微温。
归经:归肺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润肺止咳、杀虫灭虱、抗菌消炎、镇静安神、温肺散寒。
主治:
咳嗽:新久咳嗽、肺痨咳嗽、顿咳等。
寄生虫感染:头虱、体虱、蛲虫病、阴痒等。
炎症:皮肤溃烂或呼吸道黏膜炎症等。
其他:焦虑不安、失眠多梦、神经衰弱或更年期情绪波动等。
五、相关配伍
百部+车前子(草):百部温而不燥,润而不腻,止咳力强;车前子利水清热,明目止泻;车前草利湿清热,凉血止血。车前子、车前草更有清肺肝风热,祛痰止咳作用。
百部+生地:外感六淫,内伤七情,郁而化热,蕴积于肺,肺失清肃,则咳嗽不已;肺热上蒸,则恶热脉疾、目赤、头眩。百部清热润肺,止咳化痰;生地清热降火,滋阴凉血。二药相伍,肺清火降,则诸症自除。
百部+天门冬:百部甘苦微寒,具有润燥杀虫之功;天门冬甘寒汁多,具有滋阴润燥之效。治疗五脏六腑大风,洞泄虚弱,五劳七伤,瘀结气滞,冷热诸风,癫痫恶疾,耳聋头风,四肢拘挛,猥退历节。
百部+紫菀:百部甘润苦降,微温不燥,药性平和,功擅润肺止咳,无论外感内伤、新久咳嗽皆可应用。紫菀甘润苦降,微温而不燥,长于润肺下气化痰而止咳。凡咳嗽无论新久、寒热虚实皆可投用。二药配伍,相须为用,有润肺止咳化痰之用。
六、用法用量
用量:通常在每次3至9克之间。具体剂量可能会根据使用目的和配方有所不同。用于止咳化痰时,剂量一般为每次3至6克;用于杀虫时,如治疗蛲虫、阴虱等寄生虫感染时,剂量可适当增加到9克。
用法:可煎汤内服,也可煎水外洗患处。
七、使用禁忌
脾胃有热者:慎用百部。
热嗽、水亏火炎者:禁用百部。
脾胃虚弱者:百部性微温,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,引起消化不良、腹胀等不适症状,应慎用。
热咳者:对于肺热咳嗽、痰黄黏稠等热咳症状,百部单独使用可能会加重病情,应在医生指导下与清热化痰的药物配伍使用。
孕妇:百部的安全性在孕妇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,为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,孕妇应慎用。
八、炮制
百部:取原药材,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蜜百部: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,加入净百部拌匀,闷透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,不粘手为度,取出放凉。百部片每100kg,用炼蜜12.5kg。
炒百部:取净百部片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,取出放凉。
酒百部:取百部片加黄酒拌匀,闷润,置锅内,用文火炒干。取出放凉。百部每100kg,用酒10kg。
九、鉴别
外观特征:
直立百部:呈纺锤形,上端较细长,皱缩弯曲,长5~12cm,直径0.5~1cm。表面白色或淡棕黄色,有不规则深纵沟,间或有横皱纹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角质样,淡黄棕色或黄白色,皮部较宽,中柱扁缩。气微,味甘、苦。
蔓生百部:两端稍狭细,表面多不规则皱褶及横皱纹。
对叶百部: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,长8~24cm,直径0.8~2cm。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,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。质坚实,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,中柱较大,髓部类白色。
显微特征:
直立百部:根被为3~4列细胞,壁木栓化及木化,具致密的细条纹。皮层较宽。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19~27个,间隔排列,韧皮部束内侧有少数非木化纤维;木质部束导管2~5个,并有木纤维及管胞,导管类多角形,径向直径约至48μm,偶有导管深入至髓部。髓部散有少数细小纤维。
蔓生百部:根被为3~6列细胞。韧皮部纤维木化。管径直径约至184μm,通常深入至髓部,与外侧导管束作2~3轮状排列。
对叶百部:根被为3列细胞,细胞壁无细条纹,其内层细胞的内壁特厚。皮层外侧散有纤维,类方形,壁微木化。中柱韧皮部束36~40个。木质部束导管圆多角形,直径至107μm,其内侧与木纤维及微木化的薄壁细胞连接成环层。
理化鉴别:取本品粉末5g,加70%乙醇50ml,加热回流1小时,滤过,滤液蒸去乙醇,残渣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0~11,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,分取氯仿层,蒸干,残渣加1%盐酸溶液5ml使溶解,滤过。滤液分作二份,一份中滴加碘化铋钾试液,生成橙红色沉淀;另一份中滴加硅钨酸试液,生成乳白色沉淀。
十、贮藏
有效期:通常情况下,中草药百部的有效期是2年左右。如果在保存百部时方法不恰当,可能会缩短药物有效期。
保存方法:建议放在干燥、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。如果药物存放的地方过于潮湿或者经常受到阳光照射,可能会缩短药物的有效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