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川牛膝的别名包括:甜牛膝大牛膝肉牛膝拐牛膝白牛膝龙牛膝等。这些名称多与其形态特征、药用功效或地域文化相关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川牛膝的入药部位为干燥根。通常在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或烘干后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、微苦,平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肾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川牛膝具有以下功效和主治作用:

  1. 活血通经:用于血瘀经闭、痛经、产后瘀阻等。

  2. 逐瘀通络: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
  3. 利尿通淋: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淋证、尿血等。

  4. 强筋骨:用于腰膝酸痛、筋骨无力。

  5. 引血下行: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、眩晕等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川牛膝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,以增强疗效:

  1. 配伍当归、赤芍:用于血瘀经闭、痛经。

  2. 配伍黄柏、苍术: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足膝肿痛、淋证。

  3. 配伍杜仲、续断:用于腰膝酸痛、筋骨无力。

  4. 配伍生地黄、知母: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、眩晕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9~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孕妇禁用: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,可能引起流产。

  2. 月经过多者慎用:川牛膝活血作用较强,可能加重月经过多。

  3. 中气下陷者慎用:川牛膝性下行,可能加重中气下陷的症状。

  4.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:川牛膝活血化瘀,可能加重出血。

八、炮制

川牛膝的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1. 生川牛膝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

  2. 酒川牛膝:取川牛膝片,加黄酒拌匀,闷润至透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,取出放凉。每100千克川牛膝,用黄酒10千克。

  3. 盐川牛膝:取川牛膝片,加盐水拌匀,闷润至透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,取出放凉。每100千克川牛膝,用食盐2千克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外观:川牛膝呈圆柱形,微扭曲,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。

    • 质地:质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,维管束点状,排列成数轮同心环。

    • 气味:气微,味甜。

  2. 显微鉴别:川牛膝的横切面可见木栓细胞数列,皮层狭窄,中柱鞘纤维束呈断续环状排列,维管束外韧型,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~3个相聚。

  3. 理化鉴别:川牛膝含多种甾酮类成分,如杯苋甾酮、头花杯苋甾酮等,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。

十、贮藏

川牛膝应贮藏在干燥容器内,置于阴凉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川牛膝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