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车前子无特定广为人知的别名,其名称直接来源于车前草的成熟种子。
二、入药部位
车前子的入药部位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,寒。
归经:归肺、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利水通淋、渗湿止泻、明目祛痰、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。
主治:用于小便不利、淋浊带下、暑湿泻痢、尿血、咽喉肿痛、目赤肿痛、痰热咳嗽等症状。
五、相关配伍
车前子配伍白茅根:有利水通淋、凉血止血之功效,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、下肢水肿以及尿少、尿痛、血尿等证因下焦湿热所致者。
车前子配伍白术:有健脾止泻之功效,用于治疗脾虚泄泻、小便短少者。
车前子配伍苍术:有健脾燥湿之功效,用于治疗妇女带下或泄泻因湿邪所致者。
车前子配伍海金沙:可增强清热利湿之功效,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膀胱所引起的小便淋涩疼痛、或湿热所致之结石。
车前子配伍熟地黄:有补益肝肾、泄热明目之功效,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暗翳障、视物不清、视力下降、小便短少等症。
六、用法用量
成人剂量:一般建议每天服用5-10克,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的日常使用。
儿童剂量:应根据年龄、体重以及具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整,一般推荐减少至成人剂量的一半或更少。
特殊人群:老年人、孕妇或有慢性疾病的人群,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剂量。
使用形式:车前子可以通过煎煮成汤剂或制成粉末形式服用。
七、使用禁忌
内伤劳倦、阳气下陷、肾虚滑精及无体内湿热的患者、孕妇都要慎服。
阴虚火旺、脾胃虚寒的人群应慎用。
八、炮制
生车前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长于利水通淋,清肺化痰,清肝明目,用于水肿,淋证,暑湿泄泻,痰热咳嗽,肝火目赤。
炒车前子:取净车前子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略有爆声,并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放凉。寒性稍减,并能提高煎出效果,作用与生品相似,长于渗湿止泻,用于湿浊泄泻,小便短少。
盐车前子:取净车前子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略有爆声时,喷淋盐水,炒干,取出放凉。车前子每100千克,用食盐2千克。泻热作用较强,利尿而不易伤阴,能益肝明目,用于眼目昏暗,视力减退。
九、鉴别
药材性状鉴定:车前子呈椭圆形、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,略扁,长约2毫米,宽约1毫米。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,有细皱纹,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。质硬。气微,味淡,嚼之带黏性。
药材理化鉴定:取本品0.1g,加水3ml,振摇,放置30分钟,滤过,滤液中加稀盐酸3ml,煮沸1分钟,放冷,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,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,置水浴中加热,生成红色沉淀。
十、贮藏
环境要求:将药材车前子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接照射。
储存方式:用干净的容器或袋子储存,避免与其他药材混合储存。
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药材车前子的保存状态,如有变质应及时处理。
防潮防虫:避免让药材车前子受潮,如有虫蛀现象应及时清理。常备一些防潮剂,如干燥剂,可放置在储存药材车前子的容器或袋子中。
标注信息:储存药材车前子的容器或袋子应标注储存日期和药材品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