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杜仲的别名有思仙、思仲、木绵、丝连皮、扯丝皮、丝棉皮、玉丝皮、丝皮等。这些别名多与杜仲树皮能扯出银白色、富有弹性的橡胶丝这一特征有关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杜仲以干燥树皮入药。一般在春、夏二季剥取,刮去粗皮,堆置“发汗”至内皮呈紫褐色,晒干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,温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肾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肝肾不足: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、筋骨无力、头晕目眩等症。杜仲能补肝肾之阴,益肝肾之阳,使肝肾强健,筋骨得养,从而缓解上述症状。

    • 胎动不安、习惯性堕胎:对于肝肾不足、冲任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、习惯性堕胎,杜仲有安胎之效。它能补益肝肾,固冲任,使胎元稳固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杜仲配补骨脂:二者均有补肾壮阳、固精缩尿之功,相配后功效增强,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、下元虚冷所致的阳痿、遗精、早泄、腰膝冷痛、小便频数等症。

  • 杜仲配续断:杜仲长于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,续断善于补肝肾、行血脉、续筋骨。两药配伍,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、止血、疗伤续断的功效增强,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、胎动不安、崩漏经多、跌打损伤、筋伤骨折等症。

  • 杜仲配桑寄生:杜仲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,桑寄生祛风湿、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。两药合用,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安胎之力增强,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、风湿痹痛、胎动不安等症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煎服:6 - 10g。

  • 炮制后使用:杜仲经炮制后能增强疗效,如盐杜仲引药入肾,补肾作用更强,常用于肾虚腰痛、胎动不安等症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阴虚火旺者慎用:杜仲性温,阴虚火旺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热象,出现口干、咽痛、便秘、五心烦热等症状。

  • 不宜与降压药大量同用:杜仲有一定的降压作用,与降压药大量同用可能会导致血压过低,出现头晕、乏力等不适症状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生杜仲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丝或块,干燥。生杜仲长于益肝舒筋,多用于风湿痹痛、腰膝酸痛等症。

  • 盐杜仲:取杜仲丝或块,照盐水炙法炒至断丝、表面焦黑色。盐炙能引药入肾,增强补肝肾、强筋骨的作用,常用于肾虚腰痛、胎动不安等症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

    • 表面:杜仲药材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,大小不一。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,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,有的树皮较薄,未去粗皮,可见明显的皮孔。内表面暗紫色,光滑。

    • 质地:质脆,易折断,断面有细密、银白色、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。气微,味稍苦。

  • 显微鉴别:杜仲粉末呈棕黄色。橡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,表面显颗粒性。石细胞甚多,大多成群,类长方形、类圆形、长条形或形状不规则,直径20 - 80μm,有的腔内含橡胶丝。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壁薄,微木化,常含红棕色物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贮藏条件:置通风干燥处。

  • 注意事项:杜仲含有橡胶丝等成分,若受潮易发霉、生虫,影响药材质量。因此,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防潮、防蛀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杜仲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杜仲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杜仲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