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北沙参的别名有海沙参、银条参、莱阳参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北沙参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。一般在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稍晾,置沸水中烫后,除去外皮,干燥后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北沙参性味甘、微苦,凉。归肺经、胃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具有养阴清肺、益胃生津的功效,还有抗炎、抗氧化作用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呼吸系统疾病:北沙参能养阴润燥、清肺化痰,对于因肺燥引起的干咳、少痰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,对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、咳痰等症状有显著缓解效果。

    • 消化系统疾病:能够滋养胃阴,促进胃液分泌,对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、口渴、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效果,对胃炎引起的胃痛、胃胀、食欲不振等症状也有改善作用。

    • 其他:北沙参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,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帮助;其有效成分可减轻炎症反应,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;活性成分能清除体内自由基,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,对延缓衰老、预防慢性疾病有积极意义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麦冬:北沙参养阴清热,麦冬润肺止咳,二者同时使用可增强滋阴润燥、止咳化痰的功效,适用于阴虚咳嗽、痰多等症状。

  • 玉竹:北沙参和玉竹都具有养阴润燥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二者同时食用可增强其功效,适用于胃阴虚所致的胃脘隐痛、口渴咽干等症状。

  • 枸杞子:北沙参滋阴润燥,枸杞子补肾益精,二者同时使用可增强滋阴补肾、润肺止咳的功效,适用于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、五心烦热、咳嗽咽干等症状。

  • 太子参:北沙参养阴润燥,太子参益气健脾,二者同时使用可增强滋阴润燥、益气健脾的功效,适用于气阴不足所致的乏力、自汗、食少、口干等症状。

  • 百合:北沙参养阴润肺,百合润肺止咳,二者同时使用可增强相关功效,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咳嗽、痰多等症状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北沙参可以煎汤、泡茶或入丸、散剂等。一般用量为9 - 15克,具体使用方法可根据个人需求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风寒咳嗽者:北沙参属于寒性药材,不适合治疗风寒咳嗽,否则会导致寒气加重,感冒症状加重。

  • 脾胃虚寒或大便溏泄者:北沙参属于寒性药物,服用后会对脾胃阳气有所损伤,脾胃虚寒且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,否则容易引起腹泻或加重病情。

  • 过敏体质者:北沙参对于少数人群有明显的致敏性及刺激性,有明确过敏史者禁用。

  • 药物配伍禁忌:北沙参不能与藜芦合用,二者合用是中药配伍禁忌之一,会有毒副作用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北沙参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茎,抢水洗净,稍润,取出,切短段,干燥。

  • 炒北沙参:取净北沙参段置热锅内,文火炒至黄色,取出放凉。

  • 蜜北沙参:取净北沙参段,加炼蜜拌匀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黄色,不粘手时出锅,放凉。北沙参段每100kg用炼蜜15kg。

  • 米炒北沙参:取净北沙参段,先将米置锅内,加热至冒烟时,倒入北沙参,拌炒至米焦药黄时,取出,去米。北沙参每100kg用米10kg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外观形态:北沙参根茎粗壮且少分枝,表面淡黄色或灰棕色,质地坚实,横切面呈菊花心状。

  • 气味口感:北沙参气味较淡,味甘无苦,嚼之质地脆硬,无明显黏性。

  • 与南沙参的区分

    • 外观形态:南沙参根茎细长且多分枝,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,质地较疏松,横切面可见放射状纹理。

    • 药用部位:南沙参以根入药为主,偶用地上部分,根须较多且细软;北沙参仅用根部入药,根须少且粗壮,主根明显肥大。

    • 气味口感:南沙参气味微香,味甘微苦,嚼之有黏滑感。

    • 功效侧重:南沙参长于润肺化痰,兼能益胃生津,多用于肺燥干咳;北沙参偏于养阴清肺,兼能补脾益气,多用于肺胃阴伤。

    • 产地分布:南沙参主产于长江以南,如云南、四川等地,喜温暖湿润环境;北沙参主产于华北、东北,如河北、山东等地,耐寒性强。

十、贮藏

北沙参应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北沙参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北沙参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