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茹,别名:竹皮、青竹茹。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、大头典竹 Sinocalamus beecheyanus (Munro) McClure var. pubescens P.F.Li 或淡竹 PhyILostachys nigra( Lodd.) Munrovar. henonis (Mitf.) 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。全年均可采制,取新鲜茎,除去外皮,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,或削成薄片,捆扎成束,阴干。前者称“散竹茹”,后者称“齐竹茹”。青秆竹,多生于平地、丘陵。分布于广东,广西。大头典竹,生于山坡、平地或路旁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及广西。淡竹,多生于丘陵及平原、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间以及陕西秦岭等地,尤以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山东等省为较多。

入药部位

植物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。

性味

味甘,性微寒。

归经

归肺、胃,心、胆经。

功效

清热化痰,除烦,止呕。

主治

用于痰热咳嗽,胆火挟痰,惊悸不宁,心烦失眠,中风痰迷,舌强不语,胃热呕吐,妊娠恶阻,胎动不安。

用法用量

5~10克。

禁忌

寒痰咳嗽、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。

炮制

采集加工

全年均可采制,取新鲜茎,除去外皮,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,或削成薄片,捆扎成束,阴干。

炮制方法

1、竹茹:除去杂质,切段或揉成小周。

2、姜竹茹:取净竹茹,照姜汁炙法炒至黄色。

鉴别

药材性状

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。宽窄厚薄不等,浅绿色、黄绿色或黄白色。纤维性,体轻松,质柔韧,有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
饮片性状

1、竹茹同药材。

2、姜竹茹形如竹茹,表面黄色。微有姜香气。

附图

原态

中药-竹茹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竹茹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