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白芷的别名包括香白芷、杭白芷、川白芷、芳香、泽芬、苻蓠等。这些别名多与其产地、形态或药用特性相关。
二、入药部位
白芷的入药部位为其干燥根。通常在夏、秋间茎叶枯黄时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及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后使用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辛,温。
归经:归胃、大肠、肺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白芷具有以下功效和主治作用:
解表散寒:用于风寒感冒,头痛,鼻塞等症状。
祛风止痛:用于头痛、牙痛、风湿痹痛等。
通鼻窍:用于鼻塞、鼻渊(鼻窦炎)、流涕等症状。
燥湿止带:用于寒湿带下,妇人白带过多。
消肿排脓:用于疮疡肿痛,初起可消肿,溃后能排脓。
五、相关配伍
白芷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,以增强疗效:
配伍羌活、防风:用于风寒感冒,头痛身痛。
配伍苍耳子、辛夷:用于鼻渊,鼻塞流涕。
配伍黄柏、黄芩:用于湿热带下。
配伍金银花、当归:用于疮疡肿痛。
配伍白术、茯苓:用于寒湿带下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克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,或煎汤熏洗。
七、使用禁忌
阴虚血热者忌用:白芷性温,阴虚血热者使用可能加重症状。
孕妇慎用:白芷具有活血作用,孕妇使用需谨慎。
避免与抗凝血药物同用:白芷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
避免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:如辣椒、花椒等,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。
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:如冰淇淋、冷饮等,可能影响药效。
避免与补血药物同用:如当归、人参等,可能引起上火症状。
八、炮制
白芷的炮制方法包括:
净制:除去杂质,大小个分开。
切制:浸泡至六七成透,晾润至透,切厚片,干燥。
炮制目的:软化切片,便于调剂和制剂,便于有效成分煎出。
九、鉴别
外观特征:
形状:根呈圆锥形,顶端有凹陷的茎痕。
表面:灰黄色至棕黄色,具横向皮孔样突起及纵皱纹。
质地:质硬而脆,断面灰白色,粉性强,可见放射状纹理和棕色油点。
气味:香气浓郁。
伪品鉴别:
形状不规则:伪品如独活、当归等,形状不规则,表面颜色偏灰褐或过白。
质地松软:伪品质地松软或纤维性强,断面颜色偏黄或发暗,油点稀少或无。
气味淡薄:伪品气味淡薄或有酸败味、霉味。
十、贮藏
保存条件:密封、避光、阴凉干燥处保存。
保质期:一般为1-2年,具体取决于保存方式和药材形态。
注意事项:
避免受潮、高温,以防发霉或虫蛀。
加工后的饮片或粉末因暴露面积大,保质期可能缩短至6-12个月,建议冷藏保存,开封后尽快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