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玄参又称元参、黑参、乌元参,因其根茎色黑、质地坚实而得名,在中药典籍中常与“玄台”“重台”等名称混用,但“玄参”为正名。
二、入药部位
玄参的入药部位为干燥根。采收时需在冬季茎叶枯萎后挖取根部,去除茎叶、须根及泥沙,经反复晾晒或烘干至干燥状态后入药。其根呈类圆柱形,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,断面黑色,微有光泽,质坚实,气特异似焦糖,味甘、微苦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苦、咸,性微寒。
归经:归肺、胃、肾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清热凉血: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、身热夜甚、烦躁口渴、舌绛发斑等症。
滋阴降火:适用于阴虚火旺、骨蒸潮热、咽干口燥、目暗不明等症。
解毒散结:治疗瘰疬痰核、痈肿疮毒、咽喉肿痛等热毒壅滞之证。
润肠通便:对阴虚津亏、肠燥便秘有润肠通便之效。
五、相关配伍
配生地黄:玄参与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、滋阴生津,合用可增强清热滋阴之力,常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营血、舌绛烦渴等症,如《温病条辨》之“清营汤”。
配麦冬:玄参滋阴降火,麦冬润肺养阴,二者相伍,可治阴虚内热、口燥咽干、肠燥便秘等症。
配贝母:玄参解毒散结,贝母化痰散结,合用可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。
配牡丹皮:玄参清热凉血,牡丹皮活血散瘀,二者配伍,可治血热瘀滞之斑疹紫暗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10~15克。
外用:适量,煎汤洗或研末调敷。
七、使用禁忌
脾胃虚寒者慎用:玄参性微寒,易伤脾胃阳气,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慎用。
不宜与藜芦同用:玄参与藜芦属于中药“十八反”配伍禁忌,合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。
孕妇慎用:玄参性寒,孕妇使用需谨慎,以免影响胎儿。
过敏体质者慎用:对玄参过敏者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八、炮制
净制:除去杂质及残留根茎,洗净,润透。
切制:切薄片,干燥。
炮制目的:
生用:清热凉血、解毒散结之力强,多用于温毒发斑、咽喉肿痛等症。
蒸制:减缓其寒性,增强滋阴润燥之效,多用于热病伤阴、津伤便秘等症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
根:呈类圆柱形,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,有的微弯曲,长6~20厘米,直径1~3厘米。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,有不规则的纵沟、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黑色,微有光泽。气特异似焦糖,味甘、微苦。
饮片: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,表面黑褐色,油润柔软,周边皱缩。
混伪品鉴别:
- 玄参药材中可能掺入乌头属植物的根,其纵切片上宽下窄,外表皮黑褐色,切面暗褐色,油润光泽,半透明并有纵向维管束,质硬,难折断,尝之有麻舌感。
十、贮藏
玄参应置干燥处,防霉、防蛀。贮藏时需注意通风,避免受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