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苍耳子的别名包括葈耳实、羊负来、只刺、道人头、苍耳实、牛虱子、胡寝子、棉螳螂、苍子、胡苍子、老苍子、苍耳、苍刺头等,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的多样称呼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苍耳子的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苍耳(Xanthium sibiricum Patr.)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干燥后除去梗、叶等杂质使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味辛、苦,性温;有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肺经。其辛散苦燥、温通有毒之性可发散风寒、通鼻窍、祛风湿、止痛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苍耳子具有发散风寒、通鼻窍、祛风湿、止痛的功效,主治:

  1. 风寒感冒:恶寒发热、头身疼痛、鼻塞流涕。

  2. 鼻渊:鼻塞流涕、嗅觉失聪,尤宜于风寒犯肺或鼻渊头痛。

  3. 风湿痹痛:关节疼痛、四肢拘挛。

  4. 风疹瘙痒:皮肤瘙痒、疥癣麻风。

  5. 现代应用:抗炎、抗氧化、调节免疫,但需注意其毒性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苍耳子 + 辛夷、白芷:增强通鼻窍作用,治疗鼻渊头痛。

  2. 苍耳子 + 防风、羌活:协同发散风寒,治疗外感风寒。

  3. 苍耳子 + 威灵仙:增强祛风湿止痛作用,治疗风湿痹痛。

  4. 苍耳子 + 地肤子、白鲜皮:增强祛风止痒作用,治疗风疹瘙痒。

  5. 苍耳子 + 薄荷、黄芩:治疗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之鼻渊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3-10克,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捣敷或煎水洗。

  • 炮制差异:生用发散力强,炒用(炒苍耳子)毒性降低,偏于通鼻窍、祛风湿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血虚头痛、痹痛者:辛温耗气,可能加重症状。

    • 孕妇及婴幼儿:毒性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幼儿健康。

    • 体虚多汗者:可能加重症状。

  2. 配伍禁忌:不宜与马钱子等毒性强的药物同用。

  3. 注意事项

    • 过量使用(30克以上)可能导致中毒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甚至肝肾功能损伤。

    •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需谨慎,遵循“中病即止”原则。

    • 服药期间忌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,忌猪肉、马肉、米泔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生苍耳子:除去杂质,洗净干燥。

  2. 炒苍耳子:清炒至黄褐色,去刺,筛净,降低毒性,增强通鼻窍作用。

  3. 炮制原理:高温(60℃以上)破坏毒蛋白,降低毒性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药材:纺锤形或卵圆形,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,全体有钩刺,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,基部有果梗痕。质硬而韧,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,2室,各有1枚瘦果。

    • 饮片:炒苍耳子表面黄褐色,有刺痕,微有香气。

  2. 显微鉴别:粉末含石细胞、导管、草酸钙方晶及种皮细胞。

  3. 理化鉴别:薄层色谱显示特征斑点,与对照药材一致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环境:置于干燥处,密封保存,防潮防蛀。

  • 包装:使用玻璃瓶或陶瓷罐,避免潮湿。

  • 检查:定期检查,发现霉变或虫蛀及时处理,可用熏蒸或喷雾除虫。

  • 有效期:建议一年内使用完毕,确保药效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苍耳子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苍耳子-药材.jpg

中药-苍耳子-药材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