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射干的别名包括乌扇、乌蒲、黄远、草姜、凤翼、开喉箭、凤凰草、扇把草、鱼翅草、山蒲扇、剪刀草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射干的入药部位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的干燥根茎,通常取根茎中部入药,在夏秋两季采挖,经去除泥沙后晒干或鲜用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味苦,性寒,有毒。
归经:入肺、肝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清热解毒,消痰,利咽。
主治:
用于热毒痰火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,是治疗此类病症的要药。
用于痰涎壅盛、咳嗽气喘等症,能降气祛痰、止咳平喘。
还可用于治疗毒热症状,如牙周红肿、口舌生疮等,以及毒疮或者跌打肿痛,起到解毒消肿的作用。
对于人体皮肤类炎症,如真菌性的皮癣、皮炎和红斑、湿疹等皮肤类疾病有疗效。
张元素在《珍珠囊》中记载,射干有去胃中痈疮之效。
五、相关配伍
射干配黄芩:射干苦寒降泄,入肺经,善清肺火、利咽喉;黄芩苦寒,直入肺胃二经而清其热。两药相须为用,共奏清热解毒利咽之功。
射干配桔梗:射干清热解毒,消痰利咽;桔梗辛散开泄,开宣肺气而利胸膈、咽喉。二药合用,清利咽喉之效更佳。
射干配麻黄:射干苦寒,降火消痰,利咽平喘;麻黄温肺散邪,宣开肺气,利水消肿。二药配用,一降一宣,一寒一热,则气降痰消,而喉中痰鸣气喘自愈。
六、用法用量
- 煎服:一般用量为6 - 10g。
七、使用禁忌
孕妇忌用:射干具有一定活血作用,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健康。
脾虚便溏者禁用:射干苦寒,脾虚便溏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。
肝脏疾病患者慎用:长期或过量使用射干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,尤其是有肝病史的人群应谨慎使用。
过敏体质者慎用:部分人可能对射干产生过敏反应,如皮疹、瘙痒等,应立即停用并就医。
患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慎用:在使用射干前应咨询医生,以防药物相互作用。
八、炮制
一般炮制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茎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
炒射干:取净射干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,炒至黄褐色,取出放凉。
米泔水制射干:取射干片加米泔水浸泡片刻,取出,用文火炒干,微有焦斑,取出,放凉。炒黄或米泔水制可缓和药性,适用于小儿及体虚患者。
九、鉴别
外观性状:
射干呈不规则结节状,长3 - 10cm,直径1 - 2cm。表面黄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有较密的环纹。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,偶有茎基残存;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。质硬,断面黄色,颗粒性。
饮片呈不规则形或长条形的薄片。外表皮黄褐色、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可见残留的须根和须根痕,有的可见环纹。切面淡黄色或鲜黄色,具散在筋脉小点或筋脉纹,有的可见环纹。气微,味苦、微辛。
混伪品鉴别:
鸢尾根茎为一端膨大,一端渐细的扁形。
白射干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,有圆形茎痕。
蝴蝶花根茎为不规则扁条状,近根头部有横环纹。上述三种混伪品的根茎断面均为白色或黄白色,而射干为黄色,这是最显著的区别。
十、贮藏
射干一般用麻袋包装,每件50公斤左右,应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,以防受潮、虫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