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黄芪别名包括黄耆、戴糁、戴椹、独椹、芰草、蜀脂、百本、王孙、绵芪等。这些别名多与药材形态、产地或功效相关,例如“绵芪”因其质地柔软如棉而得名,“黄耆”中“耆”有长者之意,体现其补益之效。
二、入药部位
黄芪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。通常选用生长3 - 5年植株的根部,经炮制后成为药材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微温。
归经:归脾、肺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补气升阳:用于脾胃虚弱、中气下陷(如脱肛、子宫脱垂)、肺气不足(如气短咳喘)。
固表止汗:适用于表虚自汗(白天不活动也易出汗)或易感风寒者,常与防风、白术组成经典方剂“玉屏风散”。
利水消肿:针对脾虚水湿停滞引起的水肿、小便不利,多与茯苓、防己等利水药同用。
托毒生肌: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疮疡溃后难愈,可促进脓液排出及伤口愈合,常配伍当归、川芎。
生津养血:改善血虚发热、贫血等症状,与当归配伍组成当归补血汤。
五、相关配伍
黄芪 + 党参:增强补气健脾作用,适用于脾胃虚弱、乏力便溏。
黄芪 + 山药:补气养阴,改善气阴两虚型消渴(如糖尿病)。
黄芪 + 当归(当归补血汤):补气生血,主治血虚发热、贫血。
黄芪 + 人参:大补元气,用于术后体虚、气短心悸。
黄芪 + 防风(玉屏风散):益气固表,预防感冒、缓解过敏性鼻炎。
黄芪 + 浮小麦:收敛止汗,调理自汗、盗汗。
黄芪 + 防己(防己黄芪汤):利水消肿,适用于肾炎水肿、下肢浮肿。
黄芪 + 升麻/柴胡(补中益气汤):升阳举陷,治疗内脏下垂、久泻脱肛。
黄芪 + 五味子:益气养心,改善心慌、失眠。
六、用法用量
常规用量:煎服9 - 30克,大剂量需医生指导。
特殊情况:早期每日用量控制在30克左右,后期可逐渐增加到每天100克左右(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)。
七、使用禁忌
过敏体质:对黄芪或其成分过敏者禁用,若出现皮疹、瘙痒等过敏症状需避免再次使用。
急性炎症和感染:如发烧、感冒、急性咽喉炎等期间不宜使用,因其补气作用可能加重炎症反应。
阴虚火旺者:可能出现口干、舌红、易怒等表现,黄芪的温性可能导致症状加重,应谨慎使用。
高血压患者:部分高血压患者使用黄芪后可能会使血压升高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免疫系统疾病患者:如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红斑狼疮等,黄芪可能会刺激免疫系统,导致病情加重,使用前需咨询专业医生。
手术前后:手术前后一段时间内最好避免使用,因其可能影响凝血功能,增加出血风险。
配伍禁忌:
黄芪 + 藜芦:黄芪补气,藜芦下气催吐,两者药效相反,合用会降低药效,且易出现腹胀、腹痛等不适症状。
黄芪 + 南杏仁:南杏仁宣降肺气,黄芪补气,两者作用相悖,合用会伤害身体。
黄芪 + 龟甲:在中医配伍中,黄芪和龟甲相恶,配伍合用会破坏彼此的有效成分,甚至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和副作用,应避免一块入药。
黄芪 + 玄参:黄芪滋补,多用于脾胃虚弱者,而玄参性味凉,脾胃不好的人使用后容易出现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肠胃不适表现。
八、炮制
生黄芪:将原药材洗净、润透后切厚片或段,干燥。保留黄芪原有效成分,补气固表、利水消肿作用较强,适用于表虚自汗、气虚水肿等症。
蜜炙黄芪:取炼蜜加少量水稀释,与黄芪片拌匀闷润,文火炒至深黄色、不粘手。蜂蜜的甘缓增强黄芪的补中益气功效,多用于脾虚泄泻、中气下陷(如内脏下垂)。
盐炙黄芪:用盐水拌匀后闷润,炒至表面微焦黄。盐的咸味引药入肾,增强补肾固精作用,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、遗精等。
其他炮制方式:
米炒黄芪:与炒米同制,可增强健脾作用,但应用较少。
酒炙黄芪:黄酒为辅料,提升活血通经效果,需遵医嘱使用。
九、鉴别
外观特征:
真品:根呈圆柱形,表面有纵向皱纹和横向皮孔(浅棕色小点),头部常有空心;断面呈纤维状,可见“菊花心”(放射状纹理)或“金井玉栏”(外圈黄白色、中心黄色)。
伪品:形状不规则,表面光滑或纹理杂乱,断面无典型纹理;可能颜色过白(硫熏)、发黑(霉变)或呈灰褐色。
气味与味道:
真品:有淡淡的豆腥味(类似生黄豆),无刺鼻异味。
伪品:可能有酸味、霉味或化学药剂味;可能发酸、发涩,或无豆腥味。
质地:
真品: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强。
伪品:质地脆硬或松软,易碎成渣。
水试法:将黄芪切片泡水后,真品水液清澈,无明显浑浊;部分伪品(如锦葵根)会渗出粘液,使水变浑浊。
常见伪品对比:
蜀葵根:断面无菊花心,味淡微苦。
紫花苜蓿根:根细长,断面颜色偏白,无豆腥味。
锦葵根:断面有粘液,嚼后发粘。
十、贮藏
阴凉通风:黄芪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保持药效和品质。
避光保存:避免阳光直射,保持药材新鲜度。
保持干燥:潮湿环境会让黄芪受潮变质,存储的地方一定要干燥,保持空气流通。
定期检查:定期查看黄芪的状态,确保没有受潮、发霉或虫蛀。
及时更换:如果发现黄芪有问题,及时更换,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减弱。
驱虫措施:在存储环境中放置一些驱虫剂,有效防止虫害侵蚀黄芪。
透气性和清洁度:保持黄芪的透气性,避免过度密封导致霉菌生长,同时也要保持存储环境的清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