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郁金别名较多,常见的有:

  • 玉金

  • 黄郁

  • 马蒁

  • 毛姜黄

二、入药部位

郁金的入药部位为姜科植物温郁金、姜黄、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、苦,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心、肺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1. 活血止痛: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胸胁疼痛、痛经、闭经等。

  2. 行气解郁: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、月经不调、乳房胀痛等。

  3. 清心凉血: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、衄血、尿血等。

  4. 利胆退黄: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、尿赤等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郁金+柴胡: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、月经不调。

  2. 郁金+丹参:用于血瘀所致的心腹疼痛、闭经。

  3. 郁金+茵陈:用于湿热黄疸。

  4. 郁金+栀子: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、衄血。

  5. 郁金+石菖蒲:用于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癫痫、狂躁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孕妇慎用:郁金具有活血作用,孕妇慎用。

  2. 阴虚失血者忌用:郁金性寒,阴虚失血者忌用。

  3. 不宜与丁香同用:郁金与丁香存在配伍禁忌,不宜同用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生郁金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

  2. 醋郁金:取净郁金片,加米醋拌匀,闷透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晾干。

  3. 酒郁金:取净郁金片,加黄酒拌匀,闷透,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晾干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温郁金:呈长圆形或卵圆形,稍扁,有的微弯曲,两端渐尖,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,断面灰棕色,角质样,内皮层环明显。

    • 黄丝郁金:呈纺锤形,有的一端细长,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,断面橙黄色,外周棕黄至棕红色。

    • 桂郁金: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,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,断面灰棕色至棕褐色。

  2. 显微鉴别

    • 郁金的粉末呈黄棕色,含有淀粉粒、油细胞、草酸钙针晶等。
  3. 理化鉴别

    • 郁金含挥发油、姜黄素、姜黄酮等成分,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贮藏条件:置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
  • 注意事项:郁金易受潮发霉,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,避免与挥发性物质混放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郁金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郁金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郁金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