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泽泻的别名包括水泻、芒芋、鹄泻、泽芝、及泻、天鹅蛋、天秃、禹孙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泽泻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的块茎。通常在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,洗净,干燥,除去须根及粗皮,以水润透切片,晒干后使用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淡,寒。
归经:归肾、膀胱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利水渗湿,泄热,化浊降脂。
主治:
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泄泻尿少,痰饮眩晕。
热淋涩痛,高脂血症。
五、相关配伍
配伍茯苓:增强利水渗湿之力,用于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配伍白术:健脾燥湿,利水止泻,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。
配伍车前子:清热利湿,通淋止痛,用于湿热淋证。
配伍黄芩:清热燥湿,用于湿热黄疸、尿路感染等症。
六、用法用量
用法:内服煎汤,或入丸、散。
用量:一般用量为6~10克。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和体质由医生调整。
七、使用禁忌
肾虚滑精者禁用:泽泻利水渗湿,可能加重肾虚滑精症状。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:泽泻具有一定毒性,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。
过敏体质者慎用:对泽泻过敏者禁用,以免引发过敏反应。
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:泽泻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避免过量服用: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中毒症状。
八、炮制
泽泻:拣去杂质,大小分档,用水浸泡至八成透,捞出晒晾,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,切片晒干。
麸炒泽泻:取麸皮撒入锅内,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,拌炒至黄色,取出筛去麸皮,放凉。
盐泽泻: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,稍闷润,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,取出晾干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泽泻呈类球形、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3~10厘米,直径3~6厘米。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,有不规则皱纹,可见膜质鳞叶及须根痕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角质样光泽,可见放射状纹理。
显微鉴别:木栓层为数列细胞,韧皮部宽广,形成层成环,木质部束4~8个,导管单个散在或2~3个相聚。
气味鉴别:气微,味微甘、苦。
十、贮藏
包装:应存放在干燥、阴暗的容器中,最好使用不透光的玻璃瓶或塑料瓶。
环境:避免潮湿、阳光直射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,保存温度宜在15~25摄氏度之间。
检查:定期检查泽泻的外观、气味和质地,如有异味、霉变或潮湿,应立即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