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莎草根、香附子、三棱草根、雷公头、雀头香、香附米、回头青。
二、入药部位
干燥根茎。秋季采挖,燎去毛须,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,或燎后直接干燥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
归经:肝、脾、三焦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疏肝解郁: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、疝气疼痛、乳房胀痛等。
调经止痛:用于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等妇科疾病。
理气宽中: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。
抗菌消炎:对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作用。
其他作用:降血压、降血脂、利胆等。
五、相关配伍
柴胡:疏肝解郁,适用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胁痛、月经不调。
当归:养血活血,改善气滞血瘀型痛经、闭经。
艾叶:温经止血,适合宫寒痛经、小腹冷痛。
党参:益气健脾,适用于脾虚气滞的腹胀、食少。
佛手:理气化痰,适合肝胃不和伴嗳气、食欲不振者。
六、用法用量
煎汤:6-10克,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。
研末:3-6克,每日2-3次,可直接服用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制成丸剂、散剂等。
泡酒:10-15克,与500毫升白酒浸泡7天后饮用,适用于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
敷贴:适量研末,加水或醋调成糊状,敷于患处,每日1-2次,适用于疮疖肿痛、扭伤等。
七、使用禁忌
孕妇禁用:香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可能导致流产。
月经过多者禁用:可能加重月经量。
阴虚血热者慎用:香附性温,易耗气伤阴,阴虚发热、津液不足者忌用。
气虚无滞者慎用:香附行气作用较强,气虚者慎用。
避免与利尿剂、抗凝药等合用:可能影响药效。
八、炮制
香附:取原药材,除去毛须及杂质,碾成绿豆大粒块,或润透、切薄片,干燥,筛去碎屑。
醋香附:取净香附粒块或片,加入米醋拌匀,稍闷润,待醋被吸尽后,用文火炒干,晾凉。
酒香附:取净香附粒块或片,加入黄酒拌匀,稍闷润,待酒被吸尽后,用文火炒干,晾凉。
香附炭:取净香附,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、内部焦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灭尽火星,取出晾干。
九、鉴别
性状: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,有时略弯曲。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有纵皱纹及数个隆起的环节,节上有棕色毛状鳞片及残留的根痕。质坚硬,气芳香,味微苦。
显微鉴别:根茎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、下皮纤维、皮层薄壁细胞、内皮层细胞等。
理化鉴别:含挥发油、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。
十、贮藏
干燥:确保香附干燥,避免受潮。
通风:存储环境要通风干燥,避免高温和潮湿。
防虫防霉:可放置干燥剂或防虫剂,避免霉菌和虫害。
密封:使用密封容器储存,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杂。
避光: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药材变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