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桃核仁、毛桃仁、山桃仁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蔷薇科植物桃(Prunus persica (L.) Batsch)或山桃(Prunus davidiana (Carr.) Franch.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、甘,平。

  • 归经: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。

  • 主治

    1. 用于瘀血阻滞之经闭、痛经、产后瘀滞腹痛、癥瘕积聚、跌打损伤、肺痈、肠痈等。

    2. 用于肠燥便秘。

    3. 用于咳嗽气喘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桃仁配红花

    • 功效:活血祛瘀之力增强。

    • 主治: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、闭经、产后腹痛、跌打损伤等。

  2. 桃仁配大黄

    • 功效:活血祛瘀,泻热通便。

    • 主治:用于肠痈初起,少腹肿痛,或瘀热互结之经闭、痛经等。

  3. 桃仁配杏仁

    • 功效:活血祛瘀,止咳平喘。

    • 主治:用于咳嗽气喘,兼有瘀血者。

  4. 桃仁配当归

    • 功效:活血补血,调经止痛。

    • 主治:用于血虚兼瘀之月经不调、痛经等。

  5. 桃仁配火麻仁

    • 功效:润肠通便。

    • 主治:用于肠燥便秘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5~10g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孕妇忌用:桃仁活血力强,易致堕胎。

  2. 便溏者慎用:桃仁富含油脂,滑肠通便,便溏者用后可能加重症状。

  3. 用量不宜过大:过量使用可引起中毒,出现头痛、眩晕、心悸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呼吸麻痹等。

八、炮制

  1. 桃仁

    • 方法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硬壳,筛去灰屑。用时捣碎。
  2. 燀桃仁

    • 方法:取净桃仁,置沸水中,加热煮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,在凉水中稍泡,捞起,搓开种皮与种仁,干燥,簸去种皮。用时捣碎。
  3. 炒桃仁

    • 方法:取燀桃仁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黄色,取出晾凉。用时捣碎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桃仁:呈扁长卵形,长1.2~1.8cm,宽0.8~1.2cm,厚0.2~0.4cm。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密布颗粒状突起。一端尖,中部膨大,另一端钝圆稍偏斜,边缘较薄。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,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,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。种皮薄,子叶2,类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
    • 山桃仁:呈类卵圆形,较小而肥厚,长约0.9cm,宽约0.7cm,厚约0.5cm。

  2. 显微鉴别

    • 种皮表皮细胞:表面观多角形,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。

    • 内胚乳细胞: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。

  3. 理化鉴别

    • 薄层色谱法:以苦杏仁苷为对照品,进行薄层色谱鉴别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贮藏条件: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
  • 注意事项:桃仁富含油脂,易走油、酸败,应定期检查,发现变质应及时处理。

五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桃仁-原态.jpg

饮片

中药-桃仁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