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苍术的别名包括:赤术、青术、仙术、山精等。不同地区或医籍中可能存在差异,但“苍术”为通用正名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苍术的入药部位为干燥根茎。通常在春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后晒干,需撞去须根以符合药用标准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、苦,温。

  • 归经:归脾、胃、肝经。

其辛温之性可燥湿健脾,苦味能祛风散寒,归经特点决定了其主治脾胃湿浊、肝经风湿等病症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1. 燥湿健脾:用于湿阻中焦、脘腹胀满、泄泻、水肿等症。

  2. 祛风散寒:治疗风寒感冒、风湿痹痛、肢体酸痛。

  3. 明目:主治夜盲症、眼目昏涩。

  4. 其他:可治湿温发热、肢节酸痛、风寒湿痹等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配厚朴、陈皮:增强燥湿健脾之力,治湿阻中焦。

  2. 配黄柏:清热燥湿,治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。

  3. 配羌活、防风:祛风散寒,治风寒湿痹。

  4. 配黑芝麻:明目,治夜盲症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3~9克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烧烟熏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阴虚内热者忌用:苍术辛温燥烈,易伤阴助热。

  2. 气虚多汗者慎用:恐其燥性伤津。

  3. 配伍禁忌:避免与寒凉滋腻之品同用,以免影响药效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生苍术:直接切片,燥湿力强,多用于祛风散寒。

  2. 麸炒苍术:缓和燥性,增强健脾和胃之功。

  3. 焦苍术:辛燥之性减弱,固肠止泻力增强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茅苍术:呈不规则连珠状,表面灰棕色,断面黄白色,散有橙黄色油室(朱砂点),久置可析出白毛状结晶(起霜)。

    • 北苍术:呈疙瘩块状,表面黑棕色,断面黄棕色,油室较小,香气较淡。

  2. 显微鉴别:可见油室碎片、菊糖结晶等特征。

  3. 理化鉴别:薄层色谱法可检出苍术素等成分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条件: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

  • 方法:可用密封容器储存,避免与挥发性物质混放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苍术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