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黄檗、檗木、檗皮。
二、入药部位
干燥树皮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苦,寒。
归经:肾、膀胱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清热燥湿,泻火除蒸,解毒疗疮。
主治:
湿热泻痢,黄疸尿赤,带下阴痒,热淋涩痛。
脚气痿躄,骨蒸劳热,盗汗,遗精。
疮疡肿毒,湿疹湿疮。
五、相关配伍
配知母:滋阴降火,用于阴虚火旺,潮热盗汗,口干咽痛等症。
配苍术:清热燥湿,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肿痛、下肢痿软等症。
配黄连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用于湿热痢疾、泄泻等症。
配栀子:清热泻火,用于热病心烦、口舌生疮等症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3-12g。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。
七、使用禁忌
脾胃虚寒者忌用:黄柏苦寒,易伤脾胃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阴虚火旺者慎用:黄柏泻火之力较强,阴虚火旺者需谨慎使用。
孕妇慎用:黄柏性寒,孕妇使用需谨慎,避免影响胎儿。
八、炮制
生黄柏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丝,干燥。
盐黄柏:取黄柏丝,用盐水拌匀,稍闷,炒至深黄色,取出晾凉。盐炙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。
酒黄柏:取黄柏丝,用黄酒拌匀,稍闷,炒至深黄色,取出晾凉。酒炙可缓和苦寒之性,增强清上焦热邪的作用。
黄柏炭:取黄柏丝,炒至表面焦黑色,内部焦褐色,喷淋清水少许,熄灭火星,取出晾干。黄柏炭多用于止血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
生黄柏:呈丝条状,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,平坦或具纵沟纹,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,具细密的纵棱纹。切面纤维性,呈裂片状分层,深黄色。气微,味极苦。
盐黄柏:形如黄柏丝,表面深黄色,偶有焦斑,味极苦,微咸。
酒黄柏:形如黄柏丝,表面深黄色,微有酒气。
黄柏炭:形如黄柏丝,表面焦黑色,内部深褐色或棕黑色,体轻,质脆,易折断,味苦涩。
显微鉴别:
粉末鲜黄色,纤维鲜黄色,常成束,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纤维。
石细胞鲜黄色,类圆形或纺锤形,壁厚,层纹明显。
理化鉴别:
- 取粉末,加稀盐酸,滤过,滤液加碘化汞钾试液,产生黄白色沉淀。
十、贮藏
贮藏条件: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。
注意事项:
黄柏易吸潮发霉,需保持干燥。
避免与挥发性物质混放,防止串味。
定期检查,发现霉变或虫蛀应及时处理。